巴洛克 串起俗世與天界 系列文章之三

巴洛克時代的歐洲時局

作者:邱尚德
凡爾賽宮的歷史畫「突襲占領瓦倫西亞的路易十四」。(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85
【字號】    
   標籤: tags: ,

巴洛克時代(1600─1750)的歐洲正處在邁向「現代世界」的現代早期歷史轉變的潮流中,這包括在宗教上的信仰分裂、經濟上的海外商業與殖民擴張,以及政治上走向專制君主政體。

羅馬天主教會自十六世紀已面臨分裂的危機。中世紀以來,教會宣稱人們可以利用金錢來赦免自己因為原罪而受的苦。然而在十六世紀初,教會為了解決修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財政危機,大肆販售贖罪券,因而導致德國修士馬丁·路德公開對教會與中世紀天主教神學質疑與挑戰,在當時發達的印刷術的推波助瀾之下,開啟了歐洲各地的新教改革運動。

到了十六世紀末,相應而生的路德派、英國國教派與喀爾文教派已經活躍在德國、英格蘭、蘇格蘭、低地國(包括現代荷蘭與比利時)、法國、瑞士城邦,甚至是匈牙利等地。

宗教信仰的對立引發不少宗教戰爭,最後也促成聯合七省的荷蘭從西班牙手中獨立出來。「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爆發更幾乎使大部分的歐陸地區捲入戰場。新教的興起也激起天主教會內部的改革,特別是耶穌會的創建更成為日後基督宗教傳播到亞洲與美洲等地的要角。

地理大發現以來,葡萄牙與西班牙為歐洲帶入了來自亞洲與美洲的商品與財富。歐洲經濟重心也由意大利與地中海地區轉向大西洋的周邊地區,如英國、荷蘭與法國等。

追求個人利潤的資本主義與標榜國家財富的重商主義在人口增長與城市化下,進一步藉著資本累積、銀行、信貸、金融體系與商業組織的發展,促成全球航運、貿易、人口遷移與權力的競爭與連結。

十七世紀正是荷蘭的黃金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取代葡萄牙壟斷了與亞洲的香料貿易。英國在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建立農業殖民地,生產頗具利潤的糖與菸草。法國也在北美內陸與當地印地安人發展毛皮貿易。

這些國際競爭下的財富累積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商人在不同政體都極力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包括實行代議制的荷蘭共和國、君主立憲制的英國與發展成專制王權的法國。

在宗教戰爭之後,為了加強國內社會秩序與政治安定,統治者訴諸專制主義,宣示他們對臣民與國家神授的義務。十七世紀在法國正是絕對君權的代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世紀,標誌著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取代了顯赫一時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為歐洲最具權勢的統治王權。

當時西班牙、奧地利、普魯士與俄國也都朝向專制主義,王室積極地控制教會與貴族,發展軍隊,掌握行政管理權與稅收。然而專制主義的發展也使得戰爭不斷,路易十四發動的擴張更激發歐洲現代早期的國家建立起注重彼此均勢的外交政策。◇#(待續)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公有領域)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072期封面故事

(點閱【巴洛克 串起俗世與天界】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