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4d网上投注-网易娱乐-全球博彩公司排名
為神韻藝術團創作配樂 展現中土神韻

作曲家高原 曖曖內含光

余靜詩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4日訊】在人群中,你很難一眼就找到高原,因他總是把自己悄悄地藏在人群背後。而在人群中,你也很難不注意到高原,不對他身上那股寧靜祥和、淡泊無求的態度感到印象深刻。

正在世界巡迴演出的神韻晚會,除了正統中國舞與聲樂演唱的節目讓觀眾嘆為觀止之外,與劇情搭配無間的「舞蹈配樂」也是觀眾矚目的焦點。許多觀眾會後詢問原聲CD,也有不少音樂家提到神韻藝術團的原創音樂富有正面的能量,能淨化人的身心、提升人的性靈。而這般純淨、美好的音樂究竟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

曾任中國中央芭蕾舞團鋼琴獨奏及舞劇伴奏、澳洲McDonald藝術學院鋼琴伴奏多年的高原是神韻藝術團作曲家之一,他說:「神韻藝術團的藝術家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以全善全美的節目奉獻給觀眾,希望在作品中表現美好、表現正、表現純、表現善、表現光明,給予人類一種好的文化。而本著這樣的願望去從事創作,所做出來的音樂內涵自然會不一樣,自然容易觸動人心、讓人感到祥和美好。」

不突顯個人 與整體搭配無間

不分國界,許多觀眾讚賞神韻藝術團的舞蹈配樂高雅流暢,完全按照劇情的需要來安排,讓人跟隨著音樂,很快便能融入劇情的氛圍中,頗有身歷其境之感。

一般藝術家在從事創作時,總是藉由作品來突顯自己、展現出自我的個性來,而神韻藝術團這樣一個結合舞蹈、戲劇、聲樂、交響樂的巨型舞台創作,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們如何做到各自發揮專業又互相密切合作?

身為神韻眾多創作者之一,高原說,創作舞蹈配樂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一齣舞劇的構想形成、主題確定後,編舞家及作曲家便開始分頭進行創作。當被故事的劇情打動、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時,配樂通常很快就能創作出來了。而真正的挑戰其實在後面。

他說,配樂初步完成後,需要進一步跟編舞家溝通、交流,依舞蹈或劇情的需要來調整旋律或音樂的長短快慢;有時需要加幾個段落,有時需要減幾個小節,有時需要讓曲子變慢一些,有時需要配合舞蹈的韻律加強節奏感;有時需要調整的地方比較多,甚至有可能整段樂曲重新做,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反覆交流、調整細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自己覺得做出來的音樂應該可以了,但卻被建議還要再加修改、再加調整的狀況,而這時候,為求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高原會放下自己的認識,無條件的去配合整體的需要來作調整。始終帶著謙和的微笑,他說:「大家都從整台晚會的效果以及觀眾可能的感受來考量,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意見貢獻出來,相互協調、合作,不突顯自己、不強調個人的認識,這樣一來,做出來的成果就會是最美好的!」

歸正人類文化 再現東土神韻

神韻晚會中彙集了各民族舞蹈之精華,包括滿族舞、蒙古舞、新疆舞、朝鮮舞、藏族舞等等。在觀賞過神韻晚會後,不少音樂家感到好奇,為什麼在別的地方也曾看到過「所謂的」滿族舞、蒙古舞及其音樂,但卻不如在神韻晚會中所看到所聽到那麼純正、那麼讓人感到觸動呢?


神韻藝術團樂團。(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神韻藝術團樂團。(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高原表示,中土神州上的各個種族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特點以及不同的音樂風格,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文化、這些音樂漸漸被改良了,被加入了新的、現代的元素,變得不純了,早已不是「原汁原味」了。「而更可怕的是,對於現在正處於十多歲的這代年輕人來說,待他們長大後,你跟他們提起蒙古舞、新疆舞、滿族舞……這些民族舞蹈與音樂,他們甚至可能連你在說什麼都不知道了。」他嘆息地說。

而神韻藝術團所有創作和節目恰是以人類正統文化、神傳文化為根本,呈現的是最純正的文化藝術,所以最動人。

平和、淡泊 曖曖內含光

為了找回人類正傳文化,神韻藝術團的作曲家在創作舞蹈配樂時,常會借鑑中國各朝的文化遺產,以古老中國音樂的曲調韻味基礎,用西方音樂的技法來展開。因此創作神韻舞蹈配樂,除了需要融會貫通中西音樂,還需具備文化思想厚度。過往西方音樂教育的完整養成,高原在參與神韻的一路,恰是積累東方音樂素養的過程。

但是在人群中,你很難一眼就找到高原,因他不喜歡突顯自己,總是把自己悄悄地藏在人群背後,在談起過往的人生經歷時,習慣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然而在人群中,你也很難不注意到高原,不對他身上那股現代人少有的寧靜與祥和、那種不與人爭的淡泊、無求態度而感到印象深刻。從小對於文化、歷史及各類知識廣泛涉獵,使得高原所創作出的音樂內涵豐富而富人文氣息,也讓他整個人充滿一種中國文人的書卷味;如果要用一個簡短的字詞來形容高原,那麼,「曖曖內含光」會是再貼切不過的字眼。

出身音樂家庭 基礎從小奠定

中國國家二級演員、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的高原,從七歲開始,便跟隨時任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系主任的父親學琴鋼琴。剛開始是因為父親希望他練而練,因為當時年紀小,有時難免也會耍些小把戲,想辦法偷懶,但在不斷習練的過程中,高原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愈來愈熱愛音樂、熱愛彈琴了。


神韻藝術團樂團。(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十四歲之後,高原開始積極主動鍛鍊自己的琴藝,一天練琴七小時以上是常有的事。長期受到音樂的陶冶,使得高原從原本那個有點頑皮、有點淘氣的孩子,漸漸轉變為一個平和、內斂、溫文儒雅的青年人。兒時的玩伴多年後再見到高原,總會對音樂竟能對人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能改變了人的性格、讓人擁有那麼好的氣質而感到驚訝。

高原一路從天津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念到天津音樂學院大學部畢業。因為父親是鋼琴系系主任,環境之便,當高原還在青少年期時,由於乖巧且領悟力高,就常有父親天津音樂學院的教授朋友們,主動將他們拿手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系統地傳授給高原。於是,在大學畢業前,高原在鋼琴演奏、指揮學、和聲學、曲式學……等方面,就都接受過相當紮實的專業訓練了;這為他往後的作曲之路,奠定了相當良好的基礎。

專業純熟 舞蹈伴奏與電視配樂

從音樂學院畢業後,高原開始在中央芭蕾舞團擔任鋼琴獨奏及舞劇伴奏,在不斷的排練與實際的演出中積累自己的經驗,將自己的技術磨鍊的更純熟。移民澳洲後,則在McDonald藝術學院擔任鋼琴伴奏,並兼職教授鋼琴。

長期為舞團伴奏的經驗,讓高原對於什麼樣的音樂適合搭配什麼樣的舞蹈、什麼樣的音樂適合表達什麼樣的劇情,什麼樣的旋律與節奏能表達什麼樣的情緒與轉折,別具一番心得。只要跟他描述一下要想要表達的舞蹈動作或劇情,他很快就能創作出適合的音樂來。而隨後幾年為電視片量身打造各類配樂的過程中,更讓高原對於如何藉由音樂來輔佐劇情、豐富劇情、銜接劇情,有了更多的經驗與更佳的掌握。

表現光明 在創作中淨化自己


高原期許自己繼承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汲取東西方音樂之所長,用西方的技法來展現中土神韻,為人類創作出更多純正、美好而富有內涵的音樂來

在談到以前所從事的配樂創作與現在為神韻藝術團創作配樂有什麼不同時,高原表示:「為神韻藝術團創作配樂時,因為有那樣一個願望,想要把最純淨、最光明、最美好的音樂奉獻給觀眾,所以先得使自己的心態、自己的思想變得更純淨、更善、更好,才能創作出所希冀的那般美好的音樂。」高原說,這樣一個自我期許、自我要求的過程,無疑也就是一個不斷洗刷自己、淨化自己的過程;「在這不斷地自我要求的過程中,自己的心靈變得愈來愈純淨,成為一個愈來愈好的人了!」

受過完整西方音樂訓練的高原,在為神韻藝術團創作配樂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了傳統中國音樂,也讓他對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折服。他期許自己繼承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汲取東西方音樂之所長,用西方的技法來展現中土神韻,為人類創作出更多純正、美好而富有內涵的音樂來!

──轉自《新紀元》
http://mag.epochtimes.com/066/4573.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