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基本功訓練(4) 襠步訓練

三新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1:馬襠步

【動作】1開步站立,中間距離約等於本人身長的二分之一;2兩腿屈膝半蹲,兩手握拳側平舉(或者伸掌),拳心朝下;眼看前方(圖58)。
【目的】主要鍛煉股直肌、縫匠肌、內外側肌、脛骨肌、腓骨肌和比 目魚肌等的力量。

【說明】1馬襠步要求:挺胸、直背、塌腰,大腿屈平,腳尖正對前方;兩膝不能超出腳尖,也不要象真的騎馬那樣向裡扣攏;2下蹲靜止的時間,按自己的可能決定,總要使兩腿有些酸痛的感覺才有效。

2.弓襠步

【動作】並步站立,兩手叉腰,左腳向前跨一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後挺膝伸直,上身微做前傾,眼看前方(圖59)。
【目的】主要鍛煉股直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前肌和腓骨長肌等肌腱的力量。

【說明】1弓襠步也叫做弓箭步,它的要求是:前弓腿的大腿必須屈平, 大小腿之間約成四十五到五十度的銳角,膝與腳尖要正對前方,上下約成垂直線,膝部不能超出腳尖;防止臀部向外側凸出和腳跟離地掀起,後箭腿必須挺膝蹬直,腳尖盡力向內扣緊,髓臀部要向下沉,防止臀部向上凸出和腳外側離地掀起;2弓襠步必須左右兩腿都要鍛煉,不要只練一側。

3.虛步

【動作】1並步站立,兩手叉腰,右腳尖外展四十五度,上身隨之半面向右轉,左腳不動;2兩腿屈膝半蹲,左腳朝著腳尖的方向伸出一步以腳尖虛點地面,重心完全移在右腿上:眼看前方(圖60)。

【目的】鍛煉臀大肌、股二頭肌、縫匠肌、 腓腸肌、脛骨前肌和脛骨肌腱等肌群的力量。

【說明】虛步必須以後面的腿支持全身的重量,做到前虛後實虛實分明,支撐腿的膝部必須正對腳尖,防止向裡跪腿,上身保持挺胸、直背、塌腰。兩腿要輪換著練習。

4.丁步

【動作】1並步站立,兩手握拳抱於兩腰側,拳心朝上;2左腳腳尖繃直,屈膝將腳尖虛點在右腳內側二分之一的地面上,靠緊右腳,3兩腿均屈膝下蹲,身體的重量七分在右腿、三分在左腿;眼看前方(圖61)。

【目的】同虛步。

【說明】丁步下蹲,兩腿一定要併攏,上身防止前俯,兩腿輪換練習。

5.僕步

【動作】並步站立,兩手握拳抱於兩腰側,拳心朝上;右腿屈膝全蹲,使臀部接近右腳跟;左腿向左側挺膝伸出,腳尖向裡扣緊,腳掌緊貼地面,上身微微前傾,頭向左轉,眼看左側前方(圖62)。

【目的】鍛煉下肢肌鍵的力量。

【說明】1僕步的另一種方式叫做「僕步單鞭」,左手五指撮攏成勾手反臂斜舉於身後,右手做掌屈肘上舉於頭上,掌指朝左(圖63),這種方式也須加以練習;2僕步的全蹲腿,腳尖要外展四十五度,膝部防止向裡跪腿,腳跟不能離地掀起,僕步伸出的舖腿,髖關節一定要向下沉,腳尖要扣緊,防止彎膝和腳外側掀起;3上身必須保持挺胸、直背、塌腰,防止向左、右傾斜;4要左右兩腿輪換練習。

襠步訓練的主要目的,除了發展腿部的力量之外,還在子訓練各種步型的動力定型。因為在每套拳術或器械運動裡面,任何姿勢或動作大都是建築在馬步、弓箭步、虛步、丁

步、僕步等這幾種步型上面的,步型形成了動力定型之後,各種姿勢或動作就有了根底,下盤就顯得四平八穩,整個運動過程就不至於輕飄浮動。由於這樣,襠步訓練可以根據各

種拳術的不同要求來選定襠步,進行鍛煉。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4/10/5227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術在套路運動方面,分徒手和器械兩種,包含著輕快飄逸的,雄偉渾厚的、趺撲翻滾的,舒展勁拔的,短小緊削的,柔的、剛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經過基本功和基本動作訓練之後,獲得了運動條件,掌握了運動技巧,按中國武術的教學程序(僅指武術的套路運動,不包括散手、擊劍、刺槍等搏鬥運動)來說,就可以開始進行套路運動的練習了。
  • 彈 腿
    第一路 衝拳 第二路 十字腿
    第三路 劈砸 第四路 撐叉
  • 拱手也就是抱拳為禮,一直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禮節,這種禮儀其實是非常好的,可以防止人另外空間的身體上一些不好物質的相互沾染。
  • 《華抱山全集》第一集中,華抱山遭明末魏忠賢邪黨及其操控下的暴政迫害,不得不四處漂流,拜師學藝,這一天,他來到龍山龍廟,長跪九日九夜,感動方丈,方丈讓華抱山表演武術...
  • 《華抱山全集》裡短短兩句,便把明朝(1368-1644)中葉以後至崇禎年間(1628-1644)天災人禍、國亂家貧、民不聊生的情形交待清楚了。
  • 中華武術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它和中華文明一樣以其悠久歷史而源遠流長,以其博大精深而風靡世界。中華文明是一個尊道重德的文明,武術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同樣也帶有尚武崇德,修身養性的因素。從武術的起源來看,所謂武者,即「止戈為武,以威殺止殘殺」,武術一開始就不是讓人互相打殺的。
  •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對天地神靈講究一個「敬」字,這個「敬」 字貫穿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關於待人、接物、求學、從業、傳承、修身、養性、治國等各方面的基本態度和精神準則,例如尊老愛幼、敬重師長、敬業盡責等。
  • 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歷來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孔子辦學設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也以「德行」為首。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樣如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