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入門:平面設計原則(4)

Proximity相近
文/羅蘋‧威廉斯   譯/ 張妤菁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你可能已將相近原則運用在作品中,但或許尚未充分發揮,因此效果不夠鮮明。仔細觀察下面的例子,注意版面上各個項目,想想哪些項目應該歸類在一起。


這是一張宣傳牛仔生活體驗的小海報,設計人員打完每個標題與段落後,都會按兩次換行鍵,因此,標題與上下內文間留有相同大小的間距,使每個項目看來都是獨立的,與其他項目毫無關聯。

因為間距的大小一樣,讓讀者無法分辨標題是與上文、還是下文有關。

版面上還有許多空白,但全都散落在版面各處。此外,小標與內文間,原本也不應該有空白。像這樣讓空白七零八落、尷尬地散置各處,只會使各項目間的距離看起來更加遙遠。

如果版面上個別項目太多,就應該把相關的項目聚集在一起。若版面上某些部分的架構不是非常清楚,請檢查看看現在相近編排的項目是否其實不該被視為相關。運用這種簡單的留白設計技巧,可以讓版面看起來不僅更有秩序,也更美觀。


如果想為這張海報做點修正,只要使標題靠近下面相關的內文資料, 就會產生幾個變化:

● 架構更清楚。
● 空白不會尷尬地分散在各個項目間。
● 版面上似乎多出了一些空間,使整張小海報看來不那麼侷促。

我也將電話號碼與電子信箱資料區隔出來(但歸在一起), 遠離其他內容資料,以突顯這兩項資訊的重要性。此外,你或許也注意到了,我將原本居中編排的方式改為向左靠齊(這是下一章會介紹的「對齊原則」),牛仔圖片的空間就變大了。

摘自:《寫給大家的平面設計書》三言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熊敏美國費城報導)1月5日,美國平面設計師艾菲( Effie )和父母一起來觀看了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美國費城美麗安劇院(Merriam Theater)下午場的新年晚會。當記者問她們最喜歡那個節目時,她和母親(Catherine)異口同聲地說:所有的節目都很好。
  • 【大紀元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七日電)高雄縣內門鄉景義國小學生參加去年底全縣學生美術比賽,十件作品中的六件代表高縣參加全國美術比賽,三年級學生戴琮遠以「戲說人生─鴨母王」奪得國小平面設計中年級組第一名,令全校師生興奮不已。
  • 海濱市的平面設計師Peter 和妻子Cindy在觀看完1月16日在聖地亞哥的第三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後﹐情不自禁的用漢語連說﹕“頂好﹗頂頂好”。
  • Alexandra Martin 與先生Steven 一起觀看了神韻藝術團在多倫多的最後一場演出。
  • 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看完整張名片嗎?
    只消一個簡單的技巧,這張名片在資料傳達與視覺上都變得更條理分明,溝通效果當然更好。

  • 運用一點普通的圖案設計技巧,空間感就變開闊了。
  • 設計傳單、摺頁文宣、通訊刊物或其他印刷品時,你很清楚哪些資料間有合理的關係,也知道要突顯哪些資料、哪些不必。請將資料歸類成圖表,以傳達訊息。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