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山畫作軼聞(2)兩種版本之鴛侶圖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訊】對熟悉玉山伯畫作的人而言﹐可能注意到其鴛鴦水鴨圖除了早期的工筆及後來的半寫意畫法﹐是有兩種不同的版本:游水的或著陸的。著陸的鴛侶圖版本應該說跟我們家有很大的關聯,其中原由請容筆者慢慢道來。

本來象徵著「愛河永浴」,鴛鴦水鴨當然要在水裡游泳﹐家父母結婚時玉山先生就送了張鴛侶圖。家母富商女下嫁家父清寒藝術家,夫妻雖然恩愛,但幾乎半輩子辛苦持家,不免怪東怪西,而怪罪生活上猶如在水裡掙扎、或許係因為水裡游之不佳彩頭所致。所以有一回在閑談時﹐家母說﹕“玉山兄﹐將來小孩要結婚時,您如果要送鴛鴦水鴨圖,請不要畫在水裡沫沫游的。”後來玉山伯真地「從善如流」,開始畫著陸的鴛鴦水鴨,而後他的徒子徒孫們也「蕭規曹隨」,因此1969年以後很少看到台灣有人畫游水的鴛鴦水鴨圖了。

兒女成家立業後,家母常自豪地說幸好她有「先見之明」,事實上玉山伯一貫的著陸鴛侶同心圖恰巧地給我們兄弟們帶來好彩頭,個個家庭及事業都順順利利的走過來了。這一點,使得我們一直心存感激於從前來自父執輩的關愛。

只有在1988年才又看到玉山伯再度畫出水中鴛侶圖﹐因為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年青人泳浴愛河裡不見得就辛苦,鴛侶在水中或在陸地皆能悠然自得的。命理上而言,講起來是「生逢不逢時」的問題,又「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父母鼓勵兒女認真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有高學歷的第二代自然比上一代生活更為舒適如意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觀物之生在求真,
    天人合一筆傳神。
  • 【大紀元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 對美術事業無私奉獻、為台灣的美術活動寫下了歷史的見證是「台陽美術協會七十華誕」的最好獻禮,在台灣藝壇上最早成立的民間美術團體,台陽美術協會已走過七十個年頭,從第五十屆起,每十年開一次特展,在嘉義展出還是第一次,而現有會員85人中有1/8是嘉義出身的畫家,嘉義擁有「畫都」美譽,前輩藝術家如陳澄波、林玉山、蒲添生均為國寶級人物,三位也都是台陽美術協會的會員。
  •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三日電)國立台灣美術館透過台灣駐波蘭代表處及文建會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的協助,與波蘭國立克拉科夫美術館首次合作,在當地推出「穿越─國立台灣美術館山水畫典藏特展」,將展出林玉山、陳進、郭雪湖、溥心畬、張大千、黃君壁等大師和近代于彭、倪再沁、程代勒等人共三十七件作品。
  • 【大紀元2月3日訊】 (大紀元記者白亞仕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代膠彩畫家,也是跨世紀台灣美術運動重要的先驅,郭雪湖先生早在八十年前(西元1927年),即以弱冠之齡「松壑松泉」作品入選第一屆台展,1928年更以膠彩畫「圓山附近」獲第二屆台展的特選,當時與同儕畫家林玉山、陳進,同享「台展三少年」的傳奇與美譽,其一生致力於台灣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卓著,今年2008適逢郭雪湖先生百歲大壽,史博館特舉辦「時代的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展期2月1日起~3月16日止。內容除了90幅各時期代表作品之外,陳列珍貴的照片資料與新聞史料,以表彰郭雪湖一生對台灣藝術界的耕耘與成果。
  • 玉山畫伯年長家父七歲﹐他們兩人詩書畫一生交誼﹐家父尊之亦友亦師。筆者雖僑居美國就業於理工高科技﹐但猶記少年時在台灣耳濡目染中華文史藝術﹐因此一直對詩畫也略有鐘好。近來暇時整理家裡收存圖書、圖片﹐對玉山伯其人其畫有更進一步之了解。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