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義畫集(六)—藍腹鷴(彩墨)

作者:徐明義
徐明義畫集(六)—藍腹鷴(彩墨)。(局部)。(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藍腹鷴(彩墨)

幾顆垂吊的石榴,有些成熟裂開了,有些還帶有青澀的綠,甚至樹上還有幾朵榴花呢。

一對藍腹鷴夫婦從石榴樹叢下走出來,從容、優雅地漫踱著。一定是有什麼東西驚動牠們了,都伸長脖子看。

藍腹鷴真是非凡的美。上帝費心地把那麼美的外衣給牠們穿,真是太厚愛了。牠們身上那種藍叫什麼藍,沒有文字能形容。人們只好說它是一種「寶藍」(是寶石的藍嗎?)泛著一種金屬光澤的藍,藍得真是沒話說啊。

徐明義畫集(六)—藍腹鷴(彩墨)。46×92cm。(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Swinhoe’s Pheasant/ink and color painting

There are several hanging pomegranates-some ripe and splitting, and some still unripe green. There are even some pomegranate flowers on the trees.

A pair of Swinhoe’s pheasants have walked out from under the pomegranate trees. They are calmly, elegantly strutting. Some objects seem to have alerted them, and they are stretching their necks to see.

The Swinhoe’s pheasant is an 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 creature. God must love these birds indeed to have given them such gorgeous coats. There are no words to describe the blue of their feathers. People can only say that it is a sapphire blue. Their lustrous metallic blue is truly indescribable.@

點閱【徐明義畫集】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昌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好一陣子我玩墨玩彩,覺得很好玩,也很有意思,這是當時的作品之一。
  • 晚會為這個華人重鎮的多元文化之都,在節日的喜氣中又增添了一筆濃濃的東方文化的亮麗彩墨。不僅讓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倍感親切,慰藉鄉愁,尋根朔源,也讓西方及各族裔觀眾對5千年華夏民族的智慧與璀璨文化藝術讚嘆不已。
  • 古代小說裡常在形容風景之美時說道:「有如走入圖畫中。」可見真實的山水永遠比不上畫裡的山水美。
  • 種在田裡的大片大片向日葵花的確是很漂亮的。徐志摩先生說:「數大便是美。」確然,花的數量多到令人感到「壯大」,加上它的色澤又都是澄透的黃,一大片花海便成了一大片「黃海」,真是美不勝收。
  • 秋天到來,塘岸水湄的樹葉已悄然轉紅,但樹下的芳草還是那麼鮮翠,使我們有走進畫裡的衝動。
  • 說真的,我在畫任何一幅畫之前,並沒有如前人所講的先成竹在胸,而後再呈現出來。沒有,我只能說是畫到哪裡算哪裡,隨機的、慢慢整理出來。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