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中奖号码官网-彩票中奖号码开户-彩票中奖号码注册

世界民謠(3)阿清伯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9日訊】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大約是在一年多前,那時參加的國樂團正在練習這首樂曲。樂譜雖然極為簡單,只有吹拉彈加上打擊(鑼)的幾個聲部,或許因為國樂演奏的關係,樂曲特別顯得動聽,幾個人用樂器一邊伴奏、老師一邊教唱,那個時代的歌聽起來真是令人非常感動!依稀記得每次奏這首樂曲時心裡有著一種莫名的興奮感。不管這首樂曲我們練習了幾次,我都無法隱藏臉上的笑意,享受著那個樂曲帶來的令人懷念的感覺。


筆者練國樂團所使用的樂譜1


筆者練國樂團所使用的樂譜2

練習國樂曲也不算少,但就很少有樂曲能讓我有那樣的「喜悅」。當我有了這份譜之後,在家偶而也會用阮來伴奏彈唱這首歌,自己很樂在其中,而我的母親聽著聽著也很高興,有時親戚來訪母親還會讓我彈唱這首歌曲。

http://www.youmaker.com/
樂曲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歌詞,記得小時候那個時代很多都是一車一車載來賣東西的,如像修玻璃的、賣冰淇淋的、賣肉粽的、賣饅頭…….等等。他們有各自的方法(叫賣聲、音樂、喇叭等)來吸引、通知顧客。而賣雜貨的就是用一支「貨郎鼓」來通知消費者的,那是一個可以拿來逗孩童的、在手上來回轉動並有叮叮咚咚聲響的一個小鼓,現在還可以買得到這個東西。人們一聽到這個聲音便知道賣雜貨的來了,便會出來選購要的東西。因為以前的交通沒有那麼便利、店面也沒那麼多,所以要買東西可能得走上好一段路,那麼商人就用這樣的方式增加營收。

歌詞:
透早出門鈴瓏徐 阿清伯賣雜細
緊來喔要俗賣 呼恁著歡喜咧
公道買賣是卡有底 生意實實仔做
一庄過一庄 嘿 一家過一家
(來噢!澀文 香水,胭脂 澎粉。鈕仔 絲線,面巾 目鏡。)
選一個啦花仔布哎
囝仔兄噢 你要啥貨(阿伯仔)
李仔籤呼你一個 世間出世來做伙
無論老人囝仔少年家 處處甲人計較有什麼目的哎
喝鈴瓏 賣雜細 哎~

這首歌中間有一段唸詞「來噢!澀文 香水,胭脂 澎粉。鈕仔 絲線,面巾 目鏡。」,老師說唸詞也是須有訣竅的,必須把它分為兩句,在「澀文」「鈕仔」特別強調重音,一氣呵成的唸完,就能增加說唱音樂的這種味道。聽這首歌會讓人懷念以前的那個淳樸農業社會,要「一庄過一庄,一家過一家」的走,而且這首歌最後還勸人做事不要以利益為重計較太多,真是好聽又有教化意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啊!給我講那甜蜜的老故事,往事難忘,往事難忘。
    啊!給我唱那好聽的老歌曲,往事難忘,不能忘……
  • 這首民謠,出於意大利的「拿坡里」。拿坡里位於拿坡里灣北岸,前臨碧海,後負青山。風光秀美,全歐少有。當月光皎潔的夜晚,寂靜的水面,映照著月影與燈光,對對情侶搖著二三小舟,蕩漾其間,那真是人間仙境、水鄉勝景。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