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猱綽注的原鄉

古琴世界:淺論古琴琴派(下)

唐翠蓉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

(…續)依據日籍學者三谷陽子博士所發表論文「東亞琴箏之研究─琴樂歷史的變遷」中,曾著墨1956年查阜西先生帶領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採訪小組所做的古琴採訪工作,其工作報告中,記載了八個不同的琴派:泛川、諸城、廣陵、九嶷、嶺南、新浙、浦城、鳳陽。此採訪報告即以地域性觀點分類。

近代由於交通工具便捷,琴人互通便利,不僅縮短了區域的距離,更因成立琴社和有聲資料的廣泛流通,以及師承、傳譜的交互影響,形成個人獨特風格,如管平湖、吳景略及查阜西等。

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仲康,號平湖,江蘇蘇州人。彈琴學畫得於家傳。對古琴藝術研究極深,承自九嶷派楊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川派秦鶴鳴,融會創新自成一家,琴壇譽之為「管派」。以「流水」著名。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著有「古指法考」,對指法研究、打譜、斲琴方面貢獻卓著。

吳景略1907-1987,名韜,號縵叟,江蘇常熟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吳氏幼時學習琵琶、三絃、二胡、笙簫等。1927年習琴,師從王端璞和李明德。1936年加入查阜西先生創立之上海今虞琴社。吳氏從事作曲、編曲、打譜、演奏、教學、著述、斲琴等工作,對古琴音樂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且影響深遠。演奏方面集廣陵、川、浙、九嶷、梅庵等琴派特色而自成一家,尤善於「漁樵問答」,獲得「吳漁樵」雅號。琴界譽之為「吳派」。

以下將上述形成於各代之重要琴派整理略記如下:

1.南宋-民間:浙派(浙江杭州):郭楚望。吳派(江南)。文人清客:京師派(汴涼、開封)。江西派。兩浙派。
2.明-浙派─徐門浙派:徐天民。松江派(上海松江)。熟派(琴川派,虞山派,江蘇常熟):嚴澂。江派(江左南京)。紹興派(浙江紹興)。
3.清-虞山派(江蘇常熟)。廣陵派(江蘇揚州):徐常遇。中州派(河南一帶)。嶺南派(粵派,廣東)。金陵派(南京一帶)。
4.近代-泛川派(蜀派,四川)。諸城派(魯派、梅庵派,山東諸城)。新浙派(江南)。廣陵派(江蘇揚州)。九嶷派(北京)。浦城派(閩派,福建)。嶺南派(粵派,廣東)。鳳陽派(安徽)。

查阜西統計的八種琴派中,以「新浙派」和「鳳陽派」之名今少見延用。以蘇璟(曾輯《春草堂琴譜》1744)為首的「新浙派」,其師承范師竹、釋開濟,以「漁歌」、「瀟湘」、「平沙」、「高山」為代表琴曲,似乎有浙派、虞山派的傳統;「鳳陽派」其淵源不詳,只知以馬秋潭(生平不詳)為代表琴人,擅長曲目有:「梅花三弄」、「憶故人」、「醉漁」。

(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琴派的定義,不論從地域性的分野或是以師承傳譜為宗,都是指琴樂表現的風格而言。1.有跡可循的師承淵源 2.有代表性的琴曲 3.有代表性的琴人 4.有代表性的傳譜等要素已經成為近代琴樂派別研究的重要依據。
  • 在各地一些出類拔萃的著名琴師,他們精湛的琴藝表現為當時人們所效法學習,經過師徒相傳,保持著穩定的共同點,而形成流派的重要因素。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