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樂壇上閃爍的華人之星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王健、郎朗、李雲迪、李傳韻、黃蒙拉、陳薩……近年來一連串著名華人演奏家的名字,不斷出現在西方古典樂曲的舞台上。有專家稱,西方正面臨一次文化地震。

華人演奏家異軍突起

鋼琴演奏家陳宏寬(HongKuan Chen),傅聰(Fou Ts’ong),郎朗(Lang Lang) , 劉詩昆(ShiKun Liu),李雲迪(Yundi Li),陳薩(Chen Sa),殷承宗(ChengZong Yin) ,許忠(Xu Zhong);小提琴演奏家薛偉,馬思聰,李傳韻;大提琴演奏家王健,雙簧管演奏家王頌恩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出現在國際演奏家名單上。

據《聯合早報》報導,目前全球各地交響樂團的獨奏家名單上,多的是中國人名字。許多西方音樂家和教育家對中國音樂演奏家的素質特徵交口稱讚:激情而不失細膩,表現力強且才華橫溢,並有很強的進取心,一有機會,他們會毫不退縮的衝上前去。

世界古典音樂的樂迷們也發現,不但中國商品遍佈全球,華人演奏家們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際樂壇上,並佔有更多的獨特位置,如古典樂壇目前最熱門的新星是24歲的中國鋼琴家郎朗;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是年僅33歲的中國女子張弦;費城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是上海出生的倪海葉……

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的總編伊文曾指出:「中國對古典音樂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她將從三方面改變古典音樂:即聽誰的演奏,聽什麼作品,以及觀眾的構成。」

華人音樂學生迅速增長

除大批中國音樂家在西方的音樂廳和交響樂團找到成功之外,歐美許多精英音樂學校的中國學生數量也多得驚人。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前院長格拉夫曼曾透露,柯蒂斯20個鋼琴學生中,7個來自中國,他教的五個學生中4個是中國人。他說:「這不是開玩笑,坦白說,這些孩子一星期學的東西,(當年)我和我的同事要花三個月。」

正當古典音樂的熱度開始在西方國家退減,在中國卻呈現快速的上升趨勢。有專家分析說,這也許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據中國音樂家協會透露,中國目前擁有3000萬鋼琴和1000萬小提琴琴童,而每年進入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達20萬。


著名華人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網路圖片)

蜚身海外的郎朗

今年25歲的郎朗出生於瀋陽一滿族音樂世家。兩歲時當他看完動畫片《貓和老鼠》裡的一段李斯特《狂想曲》後,就跑到鋼琴前把那幾個音彈奏出來了,這讓郎父非常吃驚。從那以後,3歲的郎朗便師從瀋陽音樂學院朱亞芬教授學習鋼琴,5歲時獲瀋陽鋼琴比賽第一名並舉辦第一次公開獨奏,9歲獲全國星海鋼琴比賽第一名之後,郎父辭去工作帶郎朗來到北京,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趙屏國教授。

11歲郎朗獲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金牌)。14歲考入著名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並與國際著名的 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從此走向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

1999年,17歲的郎朗在納維尼亞音樂節上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開場前,著名藝術大師斯特恩對觀眾介紹郎朗說:「你們將從這位年輕的中國男孩身上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果然,當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如雷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從此他開始了與丹尼爾‧巴倫波伊姆、洛林‧馬澤爾及詹姆士‧列文的音樂會之旅。

他開放的風格使他成為古典音樂與青年人之間的使者。他這樣說道:「我的夢想是,當我二十年後在街頭步行時,覺察到所有人都熟悉古典音樂。」

2004年5月,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同年,美國CNN國際電視台,CBS電視台新聞60分鐘以及所有美國最著名的POP SHOW,都做過郎朗的專題報導。郎朗也正式簽約成為世界頂級名表「勞力士」和世界級名車「奧迪」的形象代言人。

7月26日,蜚聲國際的中國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將在英國諾福克郡Castle Acre裡的村莊舉行追思伊麗莎白女皇的音樂會,首演一段23分鐘的追思女皇鋼琴協奏曲。這首鋼琴協奏曲是查爾斯王子為紀念他心愛的祖母而量身定做的,此協奏曲由著名的得獎作曲家Nigel Hess操刀。協奏曲由三個樂章構成,細膩地反映太后的個性特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