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問百答

「孟宗竹」的由來為何?

font print 人氣: 5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9日訊】孟宗竹生長於高海拔山區,不但長得俊秀素雅,而且是高經濟作物。那麼為什麼叫「孟宗竹」呢?

孟宗是三國時代江夏人,傳說他少年時父親身亡,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母親年老、身體不好且常常生病,有一次母親告訴孟宗,她想要喝新鮮的竹筍湯。孟宗想,現在正是嚴冬時節,上哪兒去找鮮筍呀?
孟宗明知現在不可能有竹筍,但還是找遍了附近所有的竹林。孟宗找了好久,找不著竹筍,而生病的母親又要喝新鮮竹筍湯,孟宗又急又愁,情急之下,他跪下來對著竹林放聲大哭,並乞求上蒼,只希望能讓他有竹筍煮湯給母親喝。

孟宗哭了好一會兒後,突然聽到嘎嘎作響聲,原來是在他的眼淚灑過的土地上,正有東西在慢慢的往出冒。不久,孟宗看見嫩筍了,嫩筍還在不斷的向上長。
孟宗見到這情景真是太高興了,猜想是上天憐憫他才送他竹筍的。孟宗立刻將眼前的竹筍摘回去做湯。母親喝了竹筍湯以後身體也越來越健康了。

後來這種竹子就被稱為「孟宗竹」;而筍子則稱為「孟宗筍」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巳節」的主要內容原為祓禊,在暮春三月舉行,所以也稱之為「春禊」。晉以後,三月上巳祓禊的活動逐漸有了變化,人們除了祓禊袪邪,傳達對天地的虔誠敬仰外,文人雅士還開始飲宴賦詩。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曲水流觴」的活動了。
  • 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護駕感人肺腑的故事,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而被迫逃離晉國。
  • 「清明」是節日,也是節氣的名稱。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
  • 傳說古代在沒有墨的時候,寫字和畫畫很不方便。周宣王時,有個叫邢夷的人,他很擅長繪畫。
  • 滿清末年清政府顢頇無能,朝政腐敗,然而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驕縱自大,閉關自守。當時歐美列強日漸壯大,並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主要目標。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每年的3月17日,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 過年在中國各地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傳統,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但團聚、祭祖、祈福和歡慶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共通的。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過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結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階段轉換的重大意義了。所以在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禮儀,豐富這些日子的內涵,同時也給予人豐厚的祝福!本文就來說說喜獲新生兒的民俗禮儀。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