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藝苑】 二胡曲:春

戚小春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4日訊】 MP3 音頻下載

文/戚小春
凜凜嚴冬後 雪山接白雪
東風來故里 麗日亮新晨
大地溶溶暖 群芳灼灼欣
悄悄寒氣散 靜聽萬年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觀眾發現本屆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全部節目在發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內涵,在美國、加拿大演出的幾十場,在中西觀眾普遍的感動之中,又有一種特別的感動,那就是對東方民族樂器二胡演奏的特別感受。

    二胡是胡琴的一種,是中華民族融會交流的一朵奇葩,只兩根弦,共鳴箱比小提琴小得多,更甭比中提琴與大提琴,但是把握在戚曉春女士手上,奇跡發生了,每個活躍的音符都有靈動的生命,形成一個藝術空間的場,幽雅的樂音和每一位聽眾在對話,在交流,用中國人的樂器:二胡特殊詩的語言。

    04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戚曉春演奏自己創作的二胡曲《春》筆者現場欣賞後,又聽了多遍,奇怪的是,每次感受都一樣,不限於美洲之春,更是中國之春;更奇怪的是,春不在中國今日大陸,沒有掙工資的嶗山道士,沒有喧囂叫賣的旅遊勝地,美妙的旋律使本人全身心地融入祖國的江南,歷代大畫家、大詩人們欣賞的古國江南,地道的中華文化氛圍,從馬常子女士鋼琴泠泠地伴奏開始,似潺潺歡快的流水,大地甦醒!「春風又綠江南岸」,「春來江水綠如蘭」,天人合一,人之情與大自然之景交融,唐人白居易、宋人王安石相繼徜徉而來,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彷彿聽到布谷鳥報春的歡快,蟋蟀、紡織娘在織著交響,夜鶯在嬌啼,隨著悠揚的旋律分明展現著唐人杜牧鳥瞰大好河山的畫圖:
    「千里鶯啼綠映紅,山村水廓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 隨著鋼琴家馬常子剛勁中帶著輕盈跳動的伴奏,戚曉春採用《浪淘沙》曲牌的二胡獨奏《誓約》奏響。第一個音符悠揚地響起,緊接著我面部充滿強烈的能量,淚水不可抑制地脫眶而出,滿面都是。二胡曲我沒少聽過。我中學班主任老師和我姐姐都是二胡手,都在當地上台演出過,可從沒給過我戚曉春《誓約》裡傳遞出來的能量。是能量,不是激情。淚水漫過面頰時,我滿面熱浪滾滾……
  • (大紀元記者駱亞堪培拉報道),被譽為集古典美和詩意於一身的神韻藝術團的二胡演奏家戚曉春,她創作並演奏的二胡曲"緣"自然純淨,時如行雲流水,時而又如奇峰突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在澳洲巡回演出中令觀眾如癡如醉,似乎封塵已久的心靈得到了甘露的淨化,觀眾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真實寫照。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