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国外彩票平台 - App Store

尋找前人的足跡–北台灣金山跳石海岸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金山及石門地區老阿公說起跳石海岸這名稱的來源,早年北海岸公路尚未修築開通前,來往金山、石門的買賣人家經過這段海岸路線,必須等到海水退潮後,再踏石跳躍而過。今日阿公回想古早跳石的這段情形腳都軟一半,那有現在這麼方便,政府建設的這麼美麗,讓你這年輕小伙子開著車子來此看海景。聽著老一輩的訴說;可想而知,路末通,跳石行走過海岸是件極為辛苦路途,難怪此段會叫跳石海岸。


連綿10多公里跳石海岸由中角至永興漁港,沿途全新海岸景觀步道,海岸公路兩旁設有多處停車場。奔馳於北海岸,美麗且壯觀的海景,令人心曠神怡行動咖啡館沿途林立,吸引遊客下車駐足,點選一杯香濃咖啡,欣賞跳石和海浪的對話。其中較具特色洋荳子咖啡屋成為北海岸的美麗一景,希臘式的白色建築,藍以白的對話,顯得特別耀眼,如海水般湛藍的門欄,也在雲瀑的藍天下發亮白牆。是必這股歐風建築餐館將四處林立於台灣海岸各景點,將使人恍如置身地中海情境中。




旅拍曰誌:北海岸以四季中夏秋時節,艷陽高照加上藍天白雲的日子較多,適合海上活動及拍攝最佳季節。你看過海岸巨浪滔天及天空五彩的光芒嗎?這絕色大景颱風前後前往,尤以晨昏更可領略其景色萬紫千紅及浪濤花絕景,拍攝這絕色夢幻巴拉痛場景,也是我心中期待能拍攝到的絕景。


此行拍攝跳石海岸是颱風過後三四天,看台北如此通透的藍天白雲天空,看到如此良辰美景,拿著新相機直驅北海岸。近期亦購入新D200相機,測試這千萬像素相機及摸熟所有按鍵,回到家格放到最大畫面比起先前D70這台600萬像素是優秀多了。


科技的進步,每年各家廠牌不斷推出新鏡頭及發表新機種,讓迷上攝影的人總是不時在花錢,小配件花小錢,換機身買鏡頭花大錢。旅拍也要花錢,說說身邊影友買顆四五萬名鏡,回到家騙老婆只花五六仟買的。其實人生嘛!只要經濟許可,總比上酒店喝花酒、睹桌上所花掉的錢,來的有義意。

北海岸風景區管理處曾經發生傾倒垃圾的事件,中角海岸邊拍攝中入鏡雜亂無章岸邊,可見傾倒裝潢垃圾,如此無公德心,違法行為的人,你可知道平常所用的膠類及修正液,住處之裝潢油漆都含有有機溶劑,這些有機溶劑會對身體有害,金山海水浴場就在旁邊,期盼一發現傾倒垃圾的人,馬上記上車牌,報警處理。(應立法重罰是必要的,以免半夜偷倒污染整個海岸)。@*



──轉載自 自然顏色http://www.pse100i.idv.tw/index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七日專電)四年前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影響而斷航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舊金山飛台北的直航班機今天復航,起飛前特別在舊金山國際機場舉行了一個不一樣的登機儀式。在候機室等待起飛的首航乘客一邊欣賞舞獅表演,一邊享用台灣小吃喝奶茶。
  • ●市府資助系列移民講座 于金山主講
    ●公園局開放全市14哩海灘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