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時空之旅(九)傳統油畫技法探究(二)

作者:Arnaud
font print 人氣: 476
【字號】    
   標籤: tags: ,

提白技法是歐洲傳統油畫的慣用手法。這種技法通常從亮部以不透明白色塑造形體。這是源於歐洲傳統坦培拉繪畫間接技法的一種作畫方法。先做一個有色的底層,然後從畫面最亮部提白塑形,以單純素描的方式或參雜一點其它的淺色,組織處理畫面層次關係。在整個多層反覆提白過程中要非常謹慎地保留出透明層形成的暗部或灰暗部,甚至在亮部或精微之處也要保留或顯現透明層。

雖然今天很多人都已忘記如何使用這一技藝了,但是在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西元1571—1610年)之後的很多畫家都愛在幾乎是黑色的深色底子上提白,導致畫家們都不得不被人歸為「暗色畫派大師」。同時,很多材料、顏色上的原因也致使這些作品在歷史上一天比一天更黑,油畫變黑得很厲害。這些都是很可惜的。

但同時藝術史上也不乏一些清新的小畫,暗部輕快而透氣,毫不沉悶。而這一類作品大部分是畫在白底或淺灰色底上的,所以它們雖然經過了一個較久的歷史年代,至今也仍有和諧的光感。

因此如果在中灰或淺灰的底子之上提白,同樣可以使提白技法的優勢得以發揮。同時,大部分作品的基調是中調的,這樣也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舖大調,只用把一些小的暗黑部分加深,範圍也不大,又不會在將來油層的皂化作用中導致油畫變得過分黑。同時,如果作品在後期要大量使用罩染技法畫深色的話,淺、中灰的底色可以為罩染提供更大的發揮餘地和透明度——這些都是深色底子所難以達到的。

往往油畫作品在色彩上顯得濃一些,這也是油畫的天然特色。但有些人為了使作品達到更大程度的「濁」的感覺,在顏料裡混入石頭和沙子,就太沒有這個必要了。事實上,油畫的表現力相當強,並不是非要千篇一律都是同一種渾厚的效果。比如英國的一些作品,油畫畫面很輕盈,好像他們畫的水彩畫一樣,完全和別的地區的不一樣。也就是說藝術家的思想應該要開闊一些。

在繪畫中,無論方法、手段或構思、計劃或具體的實踐行動,都不可以走極端。比如有許多較為複雜的形式或內容可以達到一種繁榮畫面的視覺效果,那麼有些人可能就開始追求那些東西,或許是複雜的技法步驟、材料配方,或許是複雜的構圖組合、裝飾紋樣等等。但是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並不理想。因為有許多東西不應該人為地去過分追求,而導致破壞自然的協調。事實上材料或技法等許多因素應該按正當的需要而自然使用、發展,而不是人為想要如何就如何的。過分複雜的技法步驟或材料組合會人為地加大創作的難度,使作畫者被技巧牽著鼻子走,而不是正常地運用技藝,到頭來反而容易落得事倍功半。

事實上,對於一些具體內容的繪製,如果能夠一兩次之內繪製完成形體的內容就應該果斷完成,而不要拖到後面去。否則在後面的內容繪製中,工作量將會不斷增加,直到延長很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作品,這種對於時間、精力和作畫狀態的消耗就顯得很沒有必要。@*#

——轉自《正見網》

點閱《藝術的時空之旅》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