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藝復興

格林內瓦德:《耶穌誕生》和《天使的音樂會》

王淑蕙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格林內瓦德 (Matthias Grünewald ;約1470 ~ 1528)是文藝復興時期唯一能與杜勒分庭抗禮的日爾曼畫家。作品風格看來,他並沒有被哥德風格晚期在宗教藝術上呈現的固定傳統所羈絆,也沒有迷失在從義大利傳來的藝術新浪潮中。儘管他熟悉一些義大利藝術的偉大創新,但是只有在它們符合他的畫面上所需要時,才會加以應用。他的主題幾乎只圍繞在宗教上發展,對他而言,藝術並不是用來研究潛藏的美的法則,藝術只有一個目標,也就是中世紀一切宗教藝術的目標 — 用圖畫闡述教義,宣揚教會所宣導的神聖真理。

現存於法國阿爾薩斯省科爾瑪(Colmar)的恩特林登美術館(Musée d’Unterlinden)內《艾森漢姆祭壇畫》中,第二層的中央畫面描繪了耶穌誕生時溫馨的場景。馬麗亞懷抱著粗布包裏的聖嬰,慈愛地安撫著不太安分的寶寶;她腳邊的木盆暗示聖嬰剛剛誕生。左上方的天空可見天門打開,神正觀照著他們,許多天使飛到人間,慶祝這神聖的一刻。雖然聖經記載耶穌是在夜裏誕生,但此畫卻是以白天為背景。

在畫面左邊的《天使音樂會》描寫的是耶誕夜,眾天使歡欣慶祝耶穌誕生的場面。格魯奈瓦德幽默的想像力在此盡顯無遺。

畫家用黑色簾幕將作為天使們的舞臺襯景,表示這是一場由天界精心佈置的演出。這眾多的大小天使不僅形態、色彩各異,還有許多的細節被詳細描繪出來。其中一些在空中飛來飄去的天使如此的靈動輕巧,令人不禁懷疑畫家本人是否真的看過天使,否則怎能如此生動的描繪他們的舉止?@*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座城堡的空間配置,有以中央部分為最高的主塔(le donjon),周圍迴廊環繞,並在主塔的中心設有達文西所設計的雙螺旋梯。可以說,香波堡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流傳到法國境內的見證。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單就香波堡井然有序的空間配置,感受到追求完美形體的文藝復興氣息,此外教堂牆面也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樣式的柱所構成。
  • 在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家布魯內勒斯基 (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 因致力於研究古代建築,而去測繪這些古代建築的結構。由於他要把古代建築的樣子正確的記錄下來,所以發明了科學性的透視法。
  • 是的,從20多個國家來的熱心美好歌唱藝術的樂手們在考夫曼音樂廳一展歌喉,為我們呈上中西方的美好聲樂,讓觀眾們一飽耳福。久違了,這些美好的歌聲。我們懷念十六、七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美聲唱法圓潤順暢,華麗明亮,宛若天籟之音,聽罷如甘露沁心;我們也懷念民國時代,中國有了自己的藝術歌曲,陽春白雪,行雲流水,平緩中有淡淡的感情,中國古詩的韻致在歌聲中悠悠流露; 我們也喜愛中國的民歌,土而不俗,詼諧生動活潑,暢快地抒發自然情感,聽起來輕鬆喜樂。我們感慨,原來這世界上有一批中流砥柱的華人藝術家,在濁世中一枝獨秀,堅持理念,堅持正統的聲樂藝術。
  • 【大紀元11月1日訊】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創作的名畫《最後的晚餐》的160億像素的超高清晰圖像,已上傳到網上,供網友欣賞。
  • 雷歐納多·達·芬奇的多才多藝經常為人所樂道,他身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工程師於一身,是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全才人物。不過,多才多藝也可能成為一個缺點。人生有無數的選擇,而人的生命有限,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即使天才如達芬奇者,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我們可以從達芬奇一些生平事蹟來看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才華。
  • 格魯奈瓦德將《天使報喜》的場景安排在教堂裏,與一般的呈現方式不同。在一般的《天使報喜》的畫面中,(如魏登於1460年創作的同類作品),馬麗亞通常是在她的臥室裏聆聽喜訊的。然而傳說中,馬麗亞的童年常常在教堂裏讀經文,包括有關對彌賽亞(Messias)的等待,所以格魯奈瓦德才會將馬麗亞畫在一所哥德式禮拜堂裏。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