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奭書法展 台中展出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伯壺文字、攝影台中報導) 榮獲各界肯定,卻自謙尚未一窺書道神韻的85歲資深書法名家王建奭,即日起至20日止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舉行首次書法個展。

從小便羨慕老師能寫一手好字的王建奭,在5、6歲時就立志學好書法,即使軍旅生涯遭逢8年抗戰,也不忘在戰鬥之餘,利用有限的時間習字。來台後,更是善用每晚弟兄就寢後的2個小時持續練習。退休後,由於有了更多的時間習字,大家也開始紛紛向他要字,他卻從不跟對方拿錢。

王建奭表示,其實學習書法是很有趣的,而且這也是種鍛鍊身體的方式。一般書畫家大多都很長壽,90幾歲的很多,就是因為講究氣,加上書法家心靜少煩惱的緣故。他並引南齊王僧虔《筆意贊》裡的一段話『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而這句中的『神』指的就是神韻。

王建奭並說,寫字其實和很多事情一樣,總會遇到瓶頸。像他有學生就寫了10年的書法,卻還感到入不了這個門,其實就是因為竅沒開,一旦開竅之後,字自然就漂亮起來了。而且習字到後來只有2條出路,不是變成書匠,就是成為書法家。但要成為書法家,就一定要多讀書,了解文章,才能精準的書寫出來。

王建奭接著指出,書法也講功力的,也是要持之以恆的下功夫。但過於講究功夫,字就會顯得呆板不活潑而無法突破。神韻其實代表的就是活潑,字有神韻,寫出來自然好看。


現場民眾專注欣賞作品。

他並建議初學者以古人為師,以帖為匠。因為如果沒有辦法抓住古人累積下來的精華,那即使習字多年依然會無法突破。至於最難寫的字體,他則認為是篆書及大草。他表示,篆書若沒有一定的基礎不容易學習,而草書雖然活潑飄逸,但要想一氣呵成,沒有一定的功力也辦不到。

有別於一般的書法展,王建奭的學生們除了用心將展場佈置得古色古香,也有學生在現場演奏古箏,展現了書法以外的才華。喜歡書法的民眾,可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王建奭的學生現場彈奏古箏。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著名旅美畫家邱伯安教授將於12月1、2日在洛僑中心舉辦「心靈宇宙」畫展。邱伯安在28日表示畫展將展出35幅畫作,旨在詮釋宇宙創造的奧秘、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及生命的永恆希望,以中國哲學及藝術,結合詩、書法、文學融於畫作中,探尋人類生命之歸宿。
  • 每天早晨在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邊,總有一名老者挺直身體、雙手握著兩支狀似毛筆的長桿,在地上寫出漂亮的書法。特別的是,這名老者是一位精通中國京劇與崑曲的北京大學心理系退休教授,而且老者同時用左右手寫出的兩個字,還是字形左右相反、對稱的「鏡面字」。
  • 【大紀元1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三日電)高雄市忘年書畫推展協會去年率團前往韓國濟州參訪,以書法會友獲得熱情款待,返國後規劃邀請當地濟州特別自治道書藝家協會來訪,雙方預定於七日至十二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辦「台灣高雄、韓國濟州書法聯展」。
  • 【大紀元1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鐘婉慈台北三日電)台灣民主紀念館「大中至正」牌匾更換在即,今天原書法家楊家麟及在中華文化協會會長范光陵的安排下,舉行記者會說明當年書寫「大中至正」的故事,並表達個人對「大中至正」牌匾遭更換的遺憾。
  • 【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七日電)台灣民主紀念園區主牌樓的新字體「自由廣場」上午亮相;新字體未來將取代「大中至正」;字體採自書法家王羲之的書帖,每字長寬一百七十五公分,採塑鋼崁字,顏色為黑色。
  • 【大紀元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伯壺文字、攝影台中報導)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公認最優美的文字之一,而書法更是其中最能詮釋中國文字之美的獨一無二的藝術。由台灣省書畫教育協會舉辦的「台中市南區藝文活動—書法班成果展覽」中,便呈現了由小孩至大人各年齡層的社區居民長期以來的習字成果。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