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音樂專家:聲樂大賽助海外華人尋根

加拿大萊爾遜大學哲學和音樂系的教授鄒莫里斯‧金指出一個好的音樂家在掌握了相關的音樂技巧後,很重要的是要學會在表演中放棄自我。(攝影:大紀元/蘇菲)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劉青雲採訪報導) 隨著新唐人電視台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的臨近,中國正統音樂也引起了西方音樂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加拿大萊爾遜大學哲學和音樂系的教授鄒莫里斯‧金日前向記者表述了她對中國正統音樂的嚮往以及她對音樂表演至高境界的理解。

鄒莫里斯‧金是華人在海外的第三代移民,她的外祖父來自中國廣東。從她的外形上一點也看不出她是華人的後裔,可是她對傳統樂器的鍾愛和精通可以讓人感受到她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眷念。

找回文化根系的機會

鄒莫里斯‧金讚賞新唐人電視台在舉辦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所作出的努力: 「這表明中國音樂以及新唐人電視台在國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電視台以及表演者,大賽都將是激動人心的。」 「對於在加拿大和美國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華人學生而言,我認為這是他們通過家庭的血統找回自己文化根系的機會。 」

鄒莫里斯‧金認為中國的音樂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對黃帝的記載。由於中國的音樂帶有很強的區域性,不同的區域帶有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這對於非華裔參賽者則是很好的文化交流和促進瞭解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的良好機會。

表演中放棄自我

鄒莫里斯‧金指出一個好的音樂家在掌握了相關的音樂技巧後,很重要的是要學會在表演中放棄自我。 「我最崇拜那些音樂表演者,他們表達的方式能夠讓我遠離這個空間。我感覺我不在這個時空當中。我忘記了他們在舞台上是什麼樣子,我忘記了我自己身體的感受。」

「在那個不論多長的時間當中唯一存在的就是音樂。當最後一個音符落地,通常伴隨的是沉沒。在掌聲響起、在記憶起他們以前,觀眾已經被帶領穿越時空跟隨表演到那樣一個境界。 」

人類與社會的融合

鄒莫里斯‧金認為音樂的功能之一就是將人類與社會更廣泛的融合在一起,並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身心和情感方面對個體和社會起到治癒的功效。

「我向新唐人的觀眾致以問候,並對他們參與比賽致以最良好的祝福。」 「我希望在新唐人的首屆聲樂大賽後,明年、後年,我們能看到將來的比賽規模更大,參賽者更多。」

鄒莫里斯‧金也是約克大學華人管絃樂隊的創辦人和總監,她在當地和世界各地多次表演包括笛子和蕭在內的中國傳統樂器的合奏和獨奏。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劉青雲採訪報導) 新唐人電視台將於2007年10月15日至17日舉辦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大紀元記者為此參與採訪了多倫多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蓋齊‧阿法日爾(Gage Averill)。阿法日爾表示,非常鼓勵多倫多大學音樂學院的華裔以及其他族裔學生參加新唐人聲樂大賽。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