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賢繡畫欣賞 (三)

謝書賢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懶洋洋》 張大千先生畫本 42 cm x 22.5 cm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

溥心畬先生行書 絹底 52cm x 21.5 cm

傳統繡畫無法表現書法流暢的筆意,今謝書賢女士自創繡法,隨筆意轉折彎曲,依筆順重疊覆繡,可見運筆之行跡,更顯韻味。

《桃子》胡克敏先生畫, 緞底 40cm x 30cm

由於傳統刺繡針法,無法繡出寫意水墨交融之韻味,必需創新針法,以求水墨效果。謝女士經多年努力,一再改進繡法,終於達到以刺繡成功表現水墨趣味。此表現水墨寫意的刺繡作品《桃子》完成後,謝女士曾呈請原作者胡克敏先生指教。胡先生便當眾嘉許﹕《已表現出原作95%以上的韻味》。

《荷花》 張大千先生畫本 緞底 1972年參加韓國漢城亞太民族藝術品展

此作根據傳統繪畫的用鉤花點葉法,故花瓣留白部分中空未繡滿。@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