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维基百科- 线上博彩全攻略

【歇後語】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黃容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51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9日訊】
這是一個人人耳熟能詳的歇後語,而且從宋朝就開始流傳了。

老王,姓王名坡,宋朝人。老王做什麼的呢?不用說,就是賣瓜,賣哈密瓜(當時稱胡瓜)。

王坡本是西夏人,因為戰亂來到宋朝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封府。到了中原之後,王坡找來找去找不到什麼像樣的工作,於是重操舊業,在漢地種起哈密瓜。

種了幾年,王坡慢慢瞭解中原氣候型態,也摸索出一套在這裡種瓜的技巧,所以他種出來的瓜非常香甜。然而,由於哈密瓜外表不好看,加上漢地的人都沒見過這種瓜,所以儘管它香甜可口,每天還是賣不出幾顆。

眼看生活就要沒了著落,王坡心急,乾脆切了好幾個擺在路旁,逢人便誇這瓜甜,順便讓人免費試吃。「這瓜甜呀!這瓜香呀!大爺您嘗嘗,大娘您嘗嘗...」

也是王坡命中合該飛黃騰達,他向行人滔滔不絕的誇瓜香、誇瓜甜之時,剛好遇上宋神宗出宮巡視。

神宗聽見路旁一陣吆喝,喚了轎夫停轎。「是誰在那賣瓜?還自賣自誇!?」

王坡見皇上大駕光臨,趕緊拿了一塊哈密瓜呈給神宗。宋神宗吃了幾口,覺得甘甜清香,當下說:「這是什麼瓜,這麼好吃!誇的有理,誇的實在!」

就這樣,神宗開了金口之後,王坡的哈密瓜傳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要來光顧。「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也就成了人們這位賣瓜的老王最直接、最貼切的描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姜太公在遇到周文王姬昌之前,生活非常困頓,輾轉各地,就是不得伯樂賞識,後來只好靠算卦糊口。
  • 這句歇後語出自西遊記。
    唐三藏一行人行經烏雞國,烏雞國國王被妖精所害,幸遇唐僧師徒相救始得活命。
  • 相傳,王安石當年進京考試,途中遇一大戶人家徵對招親。王安石明知趕路要緊,無暇在此擔擱,但一來好奇,二來年少氣盛,心想:「有什麼對子,我會對不上來!」
  • 明朝有個秀才叫周士賢,雖然已屆不惑之年,但履次參加鄉試總是名落孫山,無法更上層樓。
  • 唐伯虎是明朝中葉江南第一才子,能書善畫,除了風流倜黨之外,據說還有一樣性格特色,就是愛管閒事,打抱不平。
  • 這個歇後語的主角黃忠是《三國演義》裏「蜀國五虎強」之一,以神射出名,書中說他能夠開「二石之弓,百發百中。」
  •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工匠,他叫魯班,人稱「巧聖先師」,他也被視為木匠的祖師。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妹妹魯姜在建築設計的造詣也是一等一的人才。「人小喉嚨大」這個歇後語就是出自魯姜的故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