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复式计算器 - 体育

蔡斯民的《留真》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沉靜報導)3月31日晚,在新加坡美術館舉行了蔡斯民的《留真》再版(中英雙語修訂版)發佈及作品捐贈儀式。

74歲白髮矍鑠的蔡斯民、許通美教授及美術館館長郭建超為捐贈的攝影作品揭幕,赫然呈現新加坡先驅畫家——陳文希感人的永恆瞬間:將不滿意的畫一燒了之,把最美的畫留給人間。音容宛在,風骨長存。台下觀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陳文希

蔡斯民將十四幅攝影作品,以及陳文希為他所創作的一幅人物素描,捐贈給美術館。這些攝影作品捕捉了十四位已故水墨畫大師最真實坦率的瞬間,他們是朱屺瞻、劉海粟、黃君璧、趙少昂、陳文希、王己千、李可染、葉淺予、吳作人、陸儼少、謝稚柳、黎雄才、唐雲及關山月,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他們的性格神采,是無價之寶。

關山月

蔡斯民是新加坡藝術界的長青樹,在攝影藝術上孜孜不倦,鍥而不捨,成就卓越。1955年曾獲英國王家攝影學會碩學會士及國際影藝聯盟最高榮譽榮銜,並在1988年被新加坡政府授予文化藝術獎章。

蔡斯民一直將弘揚中華文化視為己任,尤其敬佩致力於傳統文化創作的藝術家,為了準確生動地表現水墨藝壇巨匠的精神風貌和個性特點,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廢寢忘食,精益求精。從1985年至1988年間,多次拜訪他們在新加坡、中國、香港、臺灣及美國的住家及工作室,用盡兩百卷以上的底片。此外,他也用心研究大師們的藝術、喜好及尊重他們的隱私,與他們建立起真誠的友誼。如同一位元攝影記者,他儘量以不干擾拍攝對象為前提,捨棄了閃光燈或三角架,只靠輕便的尼康相機、自然光及高感光底片(ISO 1600)來捕捉精彩畫面。

黃君璧

求真留真,摒棄虛飾造作,蔡斯民的作品非常自然樸實,對老年畫家的心境及神韻的傳達相當深刻而有厚度,如知己故友般親切溫馨,坦誠相見,感動人心,令人懷舊。構思新穎,意蘊雋永。黑白底片簡潔的表達效果、層次對比及質感,與大師們的水墨畫相互輝映,散發著跨越時空的經典的魅力。

朱屺瞻

《留真:中國畫名家斯民攝影展》於1989年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首展,隨後在1989年至1992年及2005年于多個主要亞洲城市如香港、臺北、北京、上海、廣州和重慶等巡迴展出。《留真》接下來將繼續到深圳、貴陽和中國各城市展覽。

黎雄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班牙的塞哥維亞城堡(Alcázar of Segovia)坐落在克拉莫爾斯克河(Clamores river)與埃雷斯馬河(Eresma river)交匯處的一座小山上,是歐洲頗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塞哥維亞城堡一直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與豪華的王室住所。如今,它是西班牙哥特式和埃雷利亞式(Herrerian style,簡約和極少裝飾)(Spanish Gothic and Herrerian)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