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博彩票 - App Store

【傳統文化】-寬恕於人

清言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6日訊】清朝時,壽州有個張秀才,他為人寬恕、很重義氣。

壽州民間有尚武之風,一天,張秀才的鄰居買了一鳥槍回來,晚上在家旁邊試槍,猛然聽到哀叫聲,趕快過去查看,只見張秀才的兒子被槍誤傷而死。鄰居非常害怕,說:“殺他人的兒子尚且不可,況且是殺了張秀才的兒子啊!”於是率領家人來到張秀才的家門前,哭泣著來認罪,說道:“聽候您隨便怎麼處置都行。”

張秀才說:“你哪敢故意殺死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命該絕。況且說不定是因為我不修德行,上天降下懲罰,奪取我的兒子以報應於我呢?”隨即命人將兒子安葬,再一句話都沒有說。

張秀才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鄰居因為感念他的寬恕之恩,所以想把女兒嫁給他,但張秀才執意不肯。在鄰居的一再要求下,最後張秀才只有接受了,後來為張秀才生了兩個兒子,這也算是上天對張秀才寬恕容人的回報吧! 轉自《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時朝廷中為甚麼要設立“諫官”一職呢?就是為了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對於他人的建議和指正,要包容和廣泛採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取,避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對自身的過錯“不識廬山真面目”,避免固步自封造成大的損失,這就是人們說的“忠言逆耳利於行”,宋仁宗就是這樣一個聞過則喜的人。
  • 真是好人有好報。不久,蔡啟傳的妻子就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第二年春,也就是康熙九年,蔡啟傳高中狀元,其子孫後來也都頗為顯貴。
  •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要治國平天下,最首要的是先修身,做一個正直的人。儒家在考察人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也是人的品德,而不是人的才能。在儒家看來,人首先要學習的是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 古代心胸豁達的君子將權勢富貴看的很淡,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因此,沒有甚麼東西的失去會令他們感到憂慮。
  • 以前有個故事,一個人生前做了很多善事,他在死後還是到了陰間將要受到懲罰,他頗為不服氣,於是閻王翻出記錄他一生所做善惡的冊籍給他看,只見他所做的所謂好事不是被列在“名”的下面,就是歸在“利”的範疇,原來他並無絲毫的善心善念,他行善的真正動機只是在“名利心”驅使下所為之,他最後終於無話可說了。
  • 俗話說人生際遇的福份:「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若說好風水能蔭命,那麼改動風水的後果又如何呢?來看真實的故事。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愛茶的人也愛山水,愛產茶的好山好水,也愛在好山好水間飲茶、吟詩作對,於是就有了「茶亭」的誕生。追問「中國第一茶亭」的歷史,可以上達千年前,它有個奇特的名稱叫「三癸亭」。「三癸亭」和「茶聖」陸羽有著深切的淵源。陸羽著述了千秋第一茶書《茶經》,而「中國第一茶亭--三癸亭」也是因他而生。「三癸亭」締造的這一段歷史茶話,在中國茶文化中顯然是難以磨滅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