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论坛

愛蓮說之一:蓮的歷史

編輯整理/清源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日訊】一、蓮的歷史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通過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佈。那時候,正值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

蓮屬化石在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都曾經被發現過。那時,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佈。冰河期(Ice Age)到來之後,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佈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佈範圍縮小了。分佈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

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佈。

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的栽培歷史

春秋時期的西施,是中國四大古典美女之一,她本是浙江諸暨的一個農村姑娘,自幼喜愛荷花,後中選入宮,成了吳王夫差的寵妃。夫差聽說西施愛荷,特在靈巖山(今江蘇吳縣境內)離宮修砌一座邊長11.5米的「玩花池」 種植野生紅蓮,這可能是最早人工砌池移栽野生荷花供觀賞的實例。2500個春秋過去了,現古跡猶存,夫差和西施稱得上是中國最早人工植荷觀賞的先導。

東漢靈帝在洛陽宮廷花園植荷的種藕,系「南國所獻」,證明1800年前蓮藕遠距離包裝運輸和移栽的技術成熟。荷花盆栽起於東晉以前,王羲之作《柬書堂貼》,記敘他家栽培的多盆重瓣荷花,開了20多朵花,距今1600餘年。南北朝《齊民要術》介紹蓮子播種,磨破蓮殼促使發芽的方法,不僅表明1500年前古人已用有性繁殖荷花成功,且為後世實生選育新品種創造了條件。

唐代長安(今西安市)皇家園林中修建的「芙蓉苑」是我國最早的荷花專類園實景,距今1300年。後毀。而元代官吏在河北保定建的「古蓮花池」是李唐後歷600春秋,至今保存完好的荷花專類園。北宋東京(今河南開封市)市中心修御道,兩旁掘「御溝」用果樹作行道樹,溝裡栽種荷花,首創荷花美化街景的先例,明清時期,南北各地植荷、賞荷、詠荷、畫荷之風甚熾。著名的賞荷景點有杭州的「曲院風荷」、河南許昌的「西湖蓮舫」、山西絳縣的「荷塘風堤」、福建泉州星湖的「星湖荷香」、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香遠溢清」、「澄波疊翠」、「冷香亭」等。蘇州人則以泛湖觀野荷為樂。

晉朝以前,荷花皆單瓣型紅色花,晉唐期間通過人工栽培選育,出現了白蓮、碧蓮和重瓣不結實的紅台蓮,雌雄蕊全瓣化的千瓣蓮,宋時出現了白花瓣上著紅、綠斑塊的大灑錦,明代出現了「花大若錢」的小株形品種,清嘉慶年間,楊仲寶《缸荷譜》(1808年)問世,這是我國第一部荷花專著,它記載了33個荷花品種,首次提出荷花品種分類標準,並總結了江浙民間盆荷栽培技術。

三、蓮的分佈

蓮在世界上的地理分佈甚廣,遍及亞洲和大洋洲。西起裡海,東至日本、朝鮮半島,北迄俄羅斯,南至澳大利亞北部。主要生長在中國、日本、印度及東南亞各國,中國是荷花的世界分佈中心。在中國除西藏、青海尚未發現自然分佈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均有荷花的芳跡。蓮屬中的另一種,叫黃蓮花或美國蓮(N.lutea),分佈在北美洲北部,北起加拿大,南至巴西,美國是黃蓮花的世界分佈中心,但黃蓮花在美國至今尚處於半野生狀態。

四、蓮花別名知多少

荷花即蓮花,自古「荷」「蓮」通用,別名多極了。有荷華《詩經》、芙蕖《爾雅》、芙蓉《離騷》、夫容《漢書-子虛賦》、澤芝《古今注》、水芝《本草經》、君子花(北宋周敦頤《愛蓮說》)、水芙蕖《三才圖會》、水華、芰荷《本草綱目》、水雲、水旦《群芳譜》、六月春《類腋輯覽》、淨友、靜客《三余贅筆》、玉環《北夢瑣言》、草芙蓉《采芳隨筆》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