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莫扎特250誕辰前夕

莫扎特250誕辰紀念:分享莫扎特的善

莫痴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今年又是一個莫扎特年。為什麼說《又是》呢?因為在1991年,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時,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已經轟轟烈烈地紀念過一次這個天才了。當時,數不清的音樂會、座談評論,無數的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的專題和系列報導,都獻給了這位早夭的曠世天才,這多少出自對莫扎特當年在窮困中英年早逝的痛惜而產生的補償心理。當然,商人也看準了這個機會大撈一筆,莫扎特成了商品,除了音樂產品之外,莫扎特T恤,莫扎特撲克牌、莫扎特益智遊戲…,光是莫扎特巧克力就有好幾種品牌哪。反正莫扎特家沒有後人,不用擔心什麼著作權的問題。


時隔15年而已,又到了莫扎特250周年誕辰的日子。人們少不得要再來一次,幸好,人們對莫扎特似乎一點也不厭煩。只是對真正熱愛莫扎特的人而言,心中感慨萬分。現代人特別喜歡把本來很有價值的事情炒作成膚淺的流行熱潮,甚至變成廉價商品。不過,這還是比什麼都不做要好,至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真正美好的音樂。

到底莫扎特迷人之處在哪里呢?

西洋音樂史上不乏令人崇敬的偉大作曲家,但沒有一個人和莫扎特的特質相似。是的,我們景仰巴哈和貝多芬,但是我們『愛』莫扎特。當然這不是因為他的《神童》身份,而是他發乎天性的純真和善意,體現在渾然天成、完美無缺的樂曲當中,足以觸動每一個在紅塵中仍然嚮往純淨光明的靈魂。這完美得彷彿來自天國,卻又能洞悉人性、善體人意的音樂,兩百多年來撫慰了無數的心靈。

許多醫學研究報告都提及莫扎特的音樂最具治療效果,從癲癇症、老年痴呆、增長智力…到治療心理創傷,無一不展現了神奇的功效;當然它也是胎教的最佳選擇。不得其解的學者們一直在討論箇中玄機,同樣是古典音樂,為什麼莫扎特的效果最佳,而不是巴哈、海頓、貝多芬,或其他人呢?有學者用所謂科學的方法分析,認為莫扎特音樂中旋律的重復變化、和模進(sequence,即樂句在不同和聲階層的重復)的次數較多,符合人腦的運作模式等等。

但是我想,真正的原因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莫扎特的人格特質所致。好的音樂來自好的性情。我們常說,樂如其人。莫扎特從小純真、熱情,他3-4歲還不會彈琴時,就在鋼琴上找《相愛的音符》,說﹕《音樂就是把相愛的音符放在一起》。成年後的莫扎特雖然不善處理世務,但是對人真切的熱情一直不減。對他而言,音樂的和聲代表的是人與人的和諧,是善意與愛,音樂是一種友善的交流和對話。聽他的音樂,事實上是在感受善意和愛,給人一種溫馨的幸福感,這樣的音樂怎麼能不對人有好處呢?

當然莫扎特音樂中的《愛》有很多的層次;有對情人的溫柔;有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有衝突後的體諒和寬容;也有莊嚴神聖的慈悲;在莫扎特的筆下自然真切,毫無造作。而這豐富的情感和高貴的品質在古典的節制中又不流於濫情,完全符合《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道精神。唯一極致的,只有他神性中的《真》與《善》。

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中證明,和諧、善良的信息能使水生成美好的結晶體。同樣地,純良的信息對人無論是生理和心理,都有莫大的助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莫扎特對各種病症獨具療效。莫扎特的音樂是和欣賞者善意溝通的,流露的信息是愛,和諧,寬容,光明,天真、純淨…這樣的音樂,當然不是智慧而嚴格的巴哈、在痛苦中奮戰升華的貝多芬,更不是渲洩個人情感的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能比較的。

今年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莫扎特的善意吧﹕如果想要感受到被愛;聽聽莫扎特為小提琴和鋼琴譜的奏鳴曲;想感受莊嚴和慈悲,聽聽他的彌撒、共濟會音樂和安魂曲;想感受飛揚在天空般的興奮,聽聽他的鋼琴協奏曲!想感受友情的默契,聽聽他的弦樂四重奏!想知道莫扎特如何機智地剖析人性,不妨聽聽他的歌劇…你會在音樂中感到他的微笑,也會自然地報以微笑。

如果人們多去感受莫扎特的善意,人間必然更美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最喜歡舒伯特的一首浪漫歌曲,是音樂頌(An die Musik,D547)。純淨高雅的旋律流露出作者謙和善良性格,這是他對音樂發自內心最誠摯的贊頌和感謝。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