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月流.美劍道」呈現歷史傳說與武士道精神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台北報導

在日本時代劇中,導演都會安排一場「殺陣」,主角下刀,壞人倒下的高潮場景,讓觀眾得到片刻滿足感。這樣的戲劇張力不僅黑澤明喜愛,昆丁塔倫提諾所導的《追殺比爾》中也有這種拚鬥場面。即將來台演出的日本劍道表演團「櫻月流.美劍道」,融合傳統劍道、音樂與戲劇等多樣形式,呈現歷史傳說與武士道的精神。

「櫻月流.美劍道」此次來台演出《SAKUYA─ 夜》,舞台上敘述櫻花女神與黑暗界王子闇王對抗的故事。在日本人眼裡櫻花是美學的象徵,由於它短暫絢爛的花期,常隱喻為武士面臨稍縱即逝的生命,日本武士在面臨死亡時彰顯出為正義的光榮戰役、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編導松木史雄說︰「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時不動聲色,持續為正義而戰,是一種不可言喻的美;武士的死亡是一種極致的美,像一場春日下櫻花飄落的夢,在艱困的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堅守武士的使命,這種勇氣是一種美。」

傳統的日本劍道其實是和平的象徵,現在的日本刀是在11世紀初,為了在馬上馳驅作戰,拔刀砍斬方便,才將古時候傳自中國以刺擊為主的雙刃3尺直劍改變為單刃彎刀。雙面刀刃的劍隱藏雙重危險,一面屬於敵方,一面屬於劍士自己。武士崇尚櫻花美,看到早春櫻瓣如細雨飄落,正相對應著武士的「死亡」。《SAKUYA── 夜》雖然透過故事和傳說呈現劍舞之美,也同樣希望在舞台上展露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內涵。

「櫻月流.美劍道」的演出這2年深受世界各地觀眾歡迎,連日本NIKE廠商也特別贊助,幫他們量身訂做舞台專用的特製球鞋。形成演員在舞台上身穿從日本傳統服飾得到靈感設計的服裝,腳下穿著特製球鞋,手持武士刀的獨特造型。

演出9月23日到24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9月26日在台中中山堂,9月27日在桃園中壢藝術館,9月28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9月29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9月30日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逸仙館。(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