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越來越憂鬱了! 自民國91年起,自殺率逐年攀升,更躍居十大死因的第九大;最近媒體對相關新聞的失焦報導, 無形中引發了可能的自殺潮。為此,中華民國沐愛生命協會於5 月28日在高雄中山大學舉辦「沐愛生命之光—讓生命e 起來」宣導, 希望藉此活動, 讓灰暗的生命, 找到亮光的窗口。
生命江河裡
莫問
汲取什麼 錯過什麼
滾滾塵浪
逝者如斯
小時後
夢是大大的
寫在紙頭上 摺成小船
趴在河岸
看河水 載它遠颺
本篇原係寫出陪女兒參加國中基測的過程與心情
深信小小的挫折 會讓未來走的更穩健
圖中的主角是百香果的藤蔓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