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三太子

唯真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說到三太子,可能會讓人聯想到乩童、道士做法事,請神明附在身上,透過人體傳達指令,給人消災、解厄之類的。前一陣子,某速食連鎖店業者也利用了三太子和乩童的靈感,製作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三太子喜歡吃炸雞」的話題一時引起不少網友討論:「神佛怎麼會如此呢?」

相傳三太子乃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叫「哪吒」,或「哪吒三太子」。本屬佛教的護法神,但道教和民間信仰亦信奉之,其中,三太子同時是「五營神軍」的主帥,統御天兵天將,負責驅邪制煞,維護正義,因此又有「中壇元帥」之稱。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描寫了其勇於悔過、法力高強、除暴安良的一面。話說哪吒幼年頑皮,打死東海的敖丙太子,又射死石磯娘娘的門人。事後知道闖禍,為了不連累父母,毅然扛下所做錯事,「析肉還母,刻骨還父」。從此魂無所依,魄無所倚。所幸「太乙真人」用蓮花化身讓哪吒復活,再授武藝兵器,交付他協助武王伐紂的使命。且看《西遊記》裡,哪吒出戰孫悟空一幕,更顯神威無比:太子爺三頭六臂,舞動六種神兵器,頃刻間,自高自大的齊天大聖也感到難以招架。

然而,時下一些乩童,聲稱三太子上身,掄起刀槍不幹別的往自己身上伺候,鮮血淋淋的畫面教人頭皮發麻,太子爺的神功護體、不惜皮肉真是不敢領教。乩童跳得渾然忘我,觀客看得心驚膽顫!究竟所附體者是太子爺乎?不是太子爺乎?也許答案就像網友對「三太子喜歡吃炸雞」的質問:「神佛怎麼會如此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想變漂亮一點,有人想增加異性緣,有人想拴住愛人的心,或者是為了出名、發財等等,四處打聽哪裡有狐狸廟。看別人拜了有效,自己也想去拜,想通過狐仙的法術添點魅力,走走桃花。
  • 如果人家罵你「豬八戒」,你會不高興,但你可知道「豬八戒」的「八戒」是哪「八戒」嗎?話說《西遊記》裡那位老是犯錯、貪圖美色的豬八戒本名其實不叫豬八戒,「八戒」乃三藏給他另起的名字,指佛教中的八種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瓔珞、不習歌舞伎樂。
  • 小時候,覺得城隍廟是個陰森可怖的地方,尤其裡面的鬼官差吏面目猙獰,挺嚇人的!幼年的我,真不知此廟用意為何?只當它是遊戲禁地,不敢擅入。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