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英水彩系列

水彩日月潭 — 《貓?山上》

孫少英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許多人說,這裡看日出最漂亮。

清晨五時,與畫友曾戀筑來到山頂,太陽已在山後發出紅光,我們以渲染方式迅速畫下這種剎那的景象。

畫面右側是魚池茶葉改良場,以研究紅茶為主,對茶的生長和製造貢獻很大。

再上去到最頂端,是一座氣象觀測站,四周視野遼闊。風景管理處在這裡設有步道、觀景台及休憩桌椅。因地勢較高,離湖也遠,來的人較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搭船的人,散步的人,看節目表演的人,水社碼頭上人潮不斷。我在旅館服務中心的門口畫下這張素描。
    走下碼頭台階,浮動碼頭的廣場已經坐滿了年輕人,他們邊休息,邊吃東西,邊聊天,都在等待看水舞表演,也有人早佔位置看煙火表演。
  • 日月潭辦花火節嘉年華會,煙火、水舞、萬人游渡等節目繁多,街頭藝術表演也是其中之一。
  • 從水里來日月潭,先看到日月潭,這裏有個著名景點是水社大壩,沿壩有精美步道,晨間散步,清爽宜人。
    我在壩旁的草地上支下畫架,太陽在我左側山後,照映得湖面一片光亮,近處的漁舟,舟欄反光,水彩以留白處理,效果奇佳。
    這天遇到一位從臺北天母來日月潭渡假的卓小姐,她對日月潭的環境讚不絕口,她說等退休後,一定要來日月潭定居。
    愛上日月潭的人越來越多了。
  • 我背著畫袋,散步在教師會館湖邊的步道上,發現在草叢中的這條漁舟。草長水淺,船身依稀可辨。四角網的吊桿高高豎起,加重了畫面的分量,埋在深草中的船篷,很有些神秘味道。來日月潭已畫過許多地方,這裏我特別喜愛它十足的草根味。
  • 先總統蔣公常來日月潭,聽說他很喜歡這個亭子,坐在這裏,一面欣賞湖景,一面沉思國事。
    九二一大地震,亭子沒有影響,兩邊步道受損嚴重。現在早已修復如新了。
    亭子對面光華島(現改名拉魯島)和慈恩塔,二者都是日月潭地標性景點。
    畫完亭子,到亭中石凳上坐一會,腦子裏映現的不是畫,而盡是一些陳年往事。@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