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百科

【藝術小百科】音樂中的復格形式(Fugue)

文/周怡秀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德國聖多瑪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6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可能大家多多少少聽說過巴哈的復格(註1)曲。但到底什麼是復格?除了音樂專業人士或一定程度的愛好者,很少人真正弄得清楚。主要是因為復格曲屬於難度較高智識型音樂,對聽慣了抒情的旋律性音樂的聽眾而言,復格曲聽起來太繁複了,很難一次領略其奧妙。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註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偶爾將之結合運用在不同曲式中。例如莫扎特的C大調第41號交響曲(k.551)第四樂章,貝多芬的某些晚期鋼琴奏鳴曲和《大復格曲》弦樂四重奏Op.134,巴爾托克的《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 celesta》等,都採用了復格形式來強化作品的深度和張力。可見這種結構精密的曲式完全不因時代的不同而失去價值。

形式

復格是以「模仿」和「對位」(contrepoint)為特徵的一種多聲部音樂,也就是在不同聲部中反覆重現音樂主題的一種音樂曲式。復格(fugue)一詞的原義為「逃逸」,音樂上用以形容聲部之間的追逐、模仿。

在聽覺上,復格曲其實也很容易分辨﹕它通常以一段單一旋律作為開頭(稱為「主題」),稍後這段旋律會在較高或較低的相關音域中(通常是五度或四度)再次出現,也就是對主題的模仿,稱為「答題」(因為它像「回音」一樣回應主題),並與第一旋律的後段同時進行,交織成豐富的對位音樂。如此各個聲部輪流地重現主題之後進入自由對位,形成插曲(divertissement),並轉入相關調作段落終止。下一段落(開展部)則重新在關係調上進行各聲部的主題模仿……最後(結束部)常常經過一些強化主題(註3)的手法回到主調的主題模仿並作終結。雖然復格要求嚴格的對位技法,但是在整個曲式結構上並無固定模式,所以音樂中很難找到兩首架構完全相同的復格曲。

一般人欣賞復格音樂時,不一定深究繁複的細節,但能掌握的印象應該是復格的兩大特徵:「模仿主題」和「對位」。

模仿

在音樂中的模仿(imitation)不是對自然界聲音的模擬,而通常指的是一段旋律出現後不久,緊接著在另一聲部重現這段旋律,如影之隨形,也如山谷回音一般,其間有一段時間上或音域(註4)上的差距。先出現的旋律稱為antécédent;後出現的模仿者稱為conséquent。最常見也最容易辨認的模仿形式,叫做正向的模仿。如圖所示:

antécédent(先行): —— a m o r ……
conséquent(後行): —— a m o r ……

但是模仿除了正向模仿之外還有其它幾種形式,如下圖所示,包括﹕逆向、正向顛倒(倒影)、逆向顛倒。其中逆向和逆向顛倒的模仿形式極為少見,一般聽眾也很不易辨認出來。

巴哈《復格藝術》主題的四種變化。(周怡秀 提供)
巴哈《復格藝術》主題的四種變化。(周怡秀 提供)

以記譜方式舉例:

巴哈「復格藝術」的主題的四種變化。(周怡秀 提供)

巴哈「復格藝術」的主題的四種變化。(周怡秀 提供)
巴哈《復格藝術》的主題的四種變化。(周怡秀 提供)

對位

復格的另一個特徵是「對位」。在多聲部的音樂中,常有兩條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的情形。音樂家既要顧及每一旋律的獨立性,又要避免同時出現的樂音過於嘈雜,就發展出了對位法,也就是除了旋律水平方向的美感之外,也要注意旋律垂直方向的和聲美感,使同時進行的不同旋律相輔相成,豐富而不混亂。

對位的內涵同時包括著「抗衡」與「互補」的性質,有些近於相生相剋的道理。如不同旋律進行中,音符與音符交錯時,有時和諧,有時不和諧。對位法則使不和諧音產生的緊張與和諧音的產生舒緩互為因果;又如各旋律時而相附和,時而相背離,時而緊收時而擴展,使音樂在進行中不僅達到平衡,且充滿旺盛的生命動力。

對位的音樂給人的感覺是豐富、理性、精密,雖然是智慧型音樂,但在高明的作曲家手中,卻能兼顧情感的表達,使得樂曲更為耐聽。

復格藝術

復格曲的經典作品應該是巴哈的《復格藝術》了,有學者甚至認為《復格藝術》是「西方人最偉大的智識結晶」。這首巴哈生平最後的巨作並未完成,但是其中展現的對位技巧和創意足以震撼後世的音樂家們。《復格藝術》以一個原始主題出發,發展出原主題的反向、倒影(上下顛倒)和變奏的各種形式的復格,其創意和想像力至今無人企及。巴哈在撰寫一首三主題復格時突發奇想,將自己姓氏的字母(BACH,B=降B;H=德文中的原位B)編入其中,然而未及完成巴哈就去世了。這個編入《復格藝術》的名字BACH正好像作者落款一樣,為未完成的《復格藝術》留下了不朽的署名。@*

註:

1. 或翻譯為「複格」或「賦格」。

2. 十四世紀時「復格」指的只是一些樂句的模仿;但一般認為,在早期輪唱式的的經文歌(motet)、牧歌(madrigal)和後來相應發展出來的器樂曲中,都可看到復格的雛形。早期聲樂曲的模仿形式主題較不統一,器樂化之後由於音樂本身的需求,作曲家逐漸尋求主題的集中、單純化,所以叫做「ricercare」(有尋求之意),為復格的前身。

3. 比如以更密集的方法在各聲部重現主題,叫stretto。

4. 不同的音域即不同的音高範圍,常體現在不同的聲部,也可視為聲音的空間。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