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649历史中奖号码-体育博彩平台-开云体育直播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

呂文天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日訊】一. 磁石和司南

磁石出現的原始年代無法考證,古代關於慈石的最早記載見於《管子﹒地數篇》。約公元前5000-2070,黃帝問於伯高,黃帝: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為之有道乎?伯高: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苟山之見其榮者,君謹封而祭之。

秦漢以前,中國典籍裏沒有“磁”字,磁石寫作“慈石”。這是為甚麼呢?東漢高誘解釋說:“石,鐵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也,亦不能引也。”原來中國古人把磁石吸鐵比做慈母愛子,所以稱磁石為“慈石”。

司南,是最早的指南器,在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已出現和使用。當時的司南不僅做為度量工具,其寓意還用於謀略和國策。據成書於西元前四世紀的《鬼穀子﹒謀篇》記載: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西元前三世紀的《韓非子﹒有度篇》記載: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羣臣不遊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動無非法。

二. 縱橫時空的漢代司南

漢代司南由一把小勺和一個地盤組成,小勺是用天然磁體磨成的,勺頭底部是半球面,外力撥動勺柄,勺體即以球面頂端為圓心在地盤上旋轉。

地盤用銅做成,內圓外方,中心圓外圍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星宿,除重合的不計外,共標出了24個方向。天干、地支代表時間,八卦、二十八星宿代表宇宙和相對的28組星象。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構成了不同的時空維度。(即是乾、坤、艮、震、坎、離、巽、兌八卦代表方位),而二十八星宿是代表天上的二十八組星象圖,(名為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當仔細體察我們會發現,司南的小勺在時空因素間不停運轉,會穿梭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仿彿浩瀚宇宙,停止後勺柄定位南方,一時間,時空方位變無形為有形,仿彿又真實可觸。古人是站在宇宙的基點上把握人體和時空的對應聯繫,最早發現了磁能量的存在和定向,司南是這種智慧的一種的應用。

天干和地支合稱幹支。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便成為以“甲子”開始排列組合的六十幹支循環。歷史上以幹支紀年已使用了近三千年。天干地支還用於計日,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赤道式日晷在南宋時期廣泛用於計時,利用指針的投影來測定時辰。夏至日北極而影短,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日南極而影長,夜六十刻,晝四十刻也。易通卦驗曰:“冬至,晷長丈三尺。夏至,晷長尺五寸。“謂立八尺表之陰也。”

三. 未解之迷

古人對生命和自然規律的認識,有許多是未解之迷。公元132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其機械原理和震元感應原理至今仍無法解釋。

據《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陽嘉元年,張衡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一]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
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四. 指南針的演繹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宋時有四種不同裝置的針型指南儀,即水浮法、縷懸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指南針是把磁針橫穿燈草心,放在水碗內,利用燈草的浮力和水的滑動力用磁針來指示南北。縷懸法是把一根磁針用單絲粘住,懸在木架上,針下則安放一個標有方位的圓盤;靜止時,鋼針就指示南北。指甲法是把一枚磁針放置在大拇指的指甲上,磁針會在光滑的指甲表面旋轉而指南北。碗唇法則是把磁針置於碗的邊緣。在這四種方法中,縷懸法指針轉動靈活,在指導方位上準確性較高。但使用時不能有風,物體不得晃動,有很多限制。而水浮法指南針漂浮水面,能相對保持磁針的水平和穩定。

沈活在試驗縷懸法指南針時,多次發現磁針並不是指示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從而發現了地磁偏角──地球南北極連線交叉構成的夾角,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最早記載。

除了指南針以外,元朝時期,還造成了立針式的指南工具──指南龜和指南魚:在木刻的龜、魚腹部安裝磁體,下用立針支撐。到了明嘉靖年間,又出現了旱羅盤。旱羅盤以釘子支在磁針的重心處,並且使指點的摩擦阻力十分小,磁針可以自由轉動。由於磁針有了固定支點,就不會象放在水面那樣到處遊蕩。因此旱羅盤比水羅盤更適用於航海。

五. 普世的文明

明代中國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龐大船隊七下西洋。鄭和領導的船隊,共有二萬七千多人,乘坐大船六十多艘,這些船上有羅盤針和航海圖,這些大船稱為“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丈,闊十八丈,是當時海上最大的船只。這支船隊到過印度支那半島、南洋群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過非洲東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

12世紀前後,指南針通過貿易傳到了阿拉伯,後傳到歐洲。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印刷術的原始技術起源於古代的印章和拓印。戰國時期的印章多是字凹底凸的陰文文字,兩漢後陽文漸漸風行。印章創造了從反刻的陽文文字取得正寫文字的方法,即反文陽刻法。
  • 此章孔子深嘆世人不知所以為仁之方。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惡。己心真能好仁惡不仁,則當其好惡之一頃,而此心已達於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雖知重仁道,而多自諉為力不足,此乃誤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惡。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