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 博彩网站 - App Store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印刷術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日訊】一. 最早的印刷實物

現存最早的印刷品出自佛經的唐印本。《陀羅尼經咒》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藏傳佛教印本之一。《經咒》長34cm,寬31cm。用著名的繭紙印刷。印本質地薄而半透明,極富韌性。印本中央為一小方欄,欄中印六臂菩薩一尊,手執各種法器。欄外圍刻幾圈梵文,梵文外雕雙欄,四角及每邊刻菩薩像,間有供品圖像。《經咒》首行豎鐫漢文一行:「唐成都府成都縣龍池坊印賣咒本」,屬晚唐印本。

在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有確切年代的另一印刷品是唐印本《金剛經》,標有「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價為二親敬造普施」字樣。該書呈卷子形式,全卷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卷首的一幅扉畫是釋迦牟尼在祗樹給孤獨園的說法圖,其餘是《金剛經》全文。該書雕刻非常精美,圖文渾樸穩重,刀法純熟,書上墨色濃厚均勻,清晰明顯。

唐印本《金剛經》和《陀羅尼經咒》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印刷實物,堪稱古代印刷史上的稀物珍品。

二. 漢字的起源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易經》)。漢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上古時期的象形文字。有關「倉頡作書」的記載首見於《呂氏春秋》第十七卷第二篇君守。

傳說黃帝之史倉頡,生而能書,神明目慧,啟悟於夬卦,(此卦寓意為: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見鳥獸題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刈,萬品以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

從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時代至秦朝的二千多年的歲月中,文字的字體隨君主王廷的更易而各不相同,曾經流傳的文字有甲骨、金文、篆文、隸書等多種字體。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篆文和隸書為通用文字。

三. 印刷技術的起源

印刷術的原始技術起源於古代的印章和拓印。戰國時期的印章多是字凹底凸的陰文文字,兩漢後陽文漸漸風行。印章創造了從反刻的陽文文字取得正寫文字的方法,即反文陽刻法。

東晉時期拓印技法開始出現,古人以濕紙緊覆在石碑上,待乾後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圖形,稱為「拓石」。石刻文字是陰文正寫,即黑底白字,而陽文印章得到的是白底黑字。陰文正寫的字,仿照印章的辦法,換成陽文反寫的字,在版上刷墨再轉印到紙上,即為雕刻印刷。雕刻印刷是古代印章和拓碑兩種方法的結合,源於唐代。

四. 印刷術出現的文化背景

西漢文景盛世落幕後,崇尚儒道的中原文化,開始注入佛家思想。東漢永平十年,西元67年,漢明帝派遣御使西行天竺禮佛,佛教開始東傳中原。佛教在東土流傳與造紙術的出現在年代上佔有天時巧合。公元105年,蔡倫將蔡侯紙公諸於世,文字載體由簡帛時代進入紙張時代,文化傳播方式的特點也從簡帛時期的塾教獨授進入紙張時期的普世廣傳,印刷術的基備已完善。

敦煌文化在大唐進入鼎盛時期,是象徵中原神傳文化的精萃寶藏。唐代印刷術的發明與佛家經典的洪傳有著很深的歷史起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僧人玄奘西行天竺諸國求法取經,歷經十八年,返祗長安,留於弘福寺譯場譯經。唐玄奘曾大量印刊「普賢菩薩像」,分送信徒。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奏建雁塔以安藏經像。玄奘一生翻譯佛經約75部,總計1335卷。

隨著佛教的洪傳,佛門高僧也相繼出現。唐先天2年,公元712年,禪宗六祖慧能於國恩寺圓寂,肉身不壞,迄今仍存,歸停於南華寺曹溪。

五. 印刷術的演繹

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9),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版。《夢溪筆談》記述,「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膠泥活字容易殘損,不能耐久。元代成宗大德年間(公元1297-1308),王禎創製了一套木活字,而且還設計了轉輪排字架。活字依韻排列在字架上,排版時轉動輪盤,以字就人。

印刷術自唐代成型以來,一直使用單色印刷,一般常用黑色,有時用紅色或藍色。彩色套印術除印刷文字外,另一個應用領域是印刷圖畫。最初是用幾種顏色塗在一塊雕版上,如用赭色塗在樹枝上,綠色塗在葉上,紅色塗在花上,印出一張三色的彩畫,但這樣印出來的顏色,容易混淆不清。所以又進一步根據畫稿設色深淺濃淡和陰陽背向的不同,進行分色,刻成多塊印版,然後依色調套印或疊印,以得到需要的顏色。明天啟年間《十竹齋畫譜》畫譜不僅色彩鮮明,而且雲紋水波都一一凸現。古代印刷術至此達到成熟階段。

附:古代套色印刷術的應用–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玉成號畫坊師傅:中國的年畫,按照資料上說它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天津楊柳青年畫有400多年的歷史。

年畫的5道工序簡單的說就是:構、刻、印、畫、裱這麼5個形式。刻版的時候,都是反著刻,反著刻完印出來就是正面。年畫的第3道工序是印刷,這道工序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墨線畫法,就是印刷完了就直接彩繪;再有一個是套印,這個就是套印,5個顏色的套印。

中國的民間故事太多了,尤其是中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尤其是到了冬天,給孩子們通過這個年畫可以講出很多的故事、很多很多精彩的內容。孩子們也愛聽,老人們也愛講,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六. 結尾

漢字、造紙術、和印刷術承載中原文化,經歷上下五千年的時光,紛呈天地間的光芒和塵埃,成鑄著中原深邃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理念,見證遠古的榮衰,期待希望和未來。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章孔子深嘆世人不知所以為仁之方。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惡。己心真能好仁惡不仁,則當其好惡之一頃,而此心已達於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雖知重仁道,而多自諉為力不足,此乃誤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惡。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