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儀編譯) 美聯社華盛頓消息,很久以前美國人就喜歡用中國製的青花瓷餐具來點綴他們的古董傢俱桌。
從中國唐朝武則天女皇的時代開始,第一艘到中國貿易的美國商船於西元1785年載運著328,000磅重的茶葉回到紐約港。第二項大宗貨品則是128,260磅重的瓷器。
早期中國的瓷器,雖然純白細緻,晶瑩剔透,但沒有印花。伊拉克的陶瓷業沒有原料可以完全地仿造,卻利用藍色的鈷類顏料來潤飾奶油色澤的陶瓷黏土器皿。中國陶瓷工匠們繼承了這項技藝,在當時美國人也開始自中國進口這種陶瓷藝品。之後這種藍白色相間的青花瓷藝術作品風格就成了一個收藏家們對中國陶瓷極品推崇的商標。像去年4月在香港就有一只中國明朝的青花瓷盤以相當於525萬美金的單價售出。
即使整個中國的貿易在這幾個世紀以來已有大幅度的改變,美國對陶瓷器的喜好卻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可以從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史密森尼(Smithsonian)弗立兒藝術館及薩克勒美術館(The 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中得到證明。目前兩館正舉辦中國最知名出口品的歷史文物展。
伴隨著貿易及工藝技術的發展,回溯到一千年中國唐朝女皇時代的中美貿易首航。距今350年前的中國明朝陶瓷工藝製品將在弗立兒藝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的”璀璨珍物展”(”Luxury and Luminosity”)中展示,展覽將持續到6月26日。另外還有應用黑色與白色混合技法製成的中國陶瓷的藝品展示,其中有些展覽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展覽免費入場。
薩克勒美術館展出美國印第安納波里美術博物館(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的中國工藝品收藏,包含許多傑出的骨董陶瓷藝品,展覽將持續到3月20日。
自古以來中國的統治者都認為舶來品都是次等的,但是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商人仍有著活躍的貿易往來。波斯(伊朗從前的舊稱)和臨近地區的海洋探險家早在哥倫布嘗試向西探訪新大陸之前好幾世紀就開展了與中國的通航史。中東的航海家們沿著印度半島,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航行到中國的南方。而位於波斯灣的伊拉克港口-巴斯拉(Basra)成為了一個陶瓷器製造產品,裝船及貿易的中心。
另外在亞瑟˙恩˙薩克勒美術館(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伊拉克與中國:陶瓷藝品,貿易及革新”的展覽告示中寫道:”巴斯拉市當時是一個繁榮的港埠,也是生機勃勃的陶瓷器業中樞,它開啟創新的根源,並且在世界陶瓷器史上擁有持續的貢獻。”這項展覽將持續展示到4月24日。
一些歷史記載最早抵達伊拉克的中國瓷器是被送給哈里發拉希德(Harun al-Rashid), 回教國王─哈里發(caliph)其在稗史《天方夜譚》上擁有中心地位。
伊拉克的專家們以阿拉伯式的雅致風格將其瓷器襯托加工,並且採取他們玻璃製品工業的用色技法。銅與銀混合用色產生有金屬光澤的”釉彩”效果。此種技術傳播到西班牙及之後義大利的回教徒地區,並且成為了製作多彩而裝飾繁複的義大利原產陶瓷藝品的基礎技法。它對製陶藝術的影響遍及至尼德蘭(即現今荷蘭)及大不列顛(現今英國)。
雖然自1998年起,美國對中國貨品的購入值就不斷地攀升。但是目前自中國進口到美國的瓷器僅占一小部分─在2003年中國銷往美國總值1,240億美元的商品及服務中只佔8千1百萬美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