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尊:又稱「橄欖瓶」,尊式之一。北宋時始燒,如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河南登封窯珍珠地刻劃雙虎紋尊,小撇口,束頸,腹部長圓微鼓似橄欖形,底與口大小相近。清康熙、雍正時期流行另一種橄欖尊。收藏於首都博物院的清雍正青花橄欖尊,喇叭式口,細頸,賀腹,尊的上部比腹下略長,圈足,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雍正琺琅彩松竹梅紋瓶,口部微侈,粗頸,弧腹,圈足,造型亦略似橄欖狀。
扉稜尊:又稱「出戟尊」、「出戟觚」,尊式之一,北宋始燒,流行於明,初為北宋鈞窯為宮廷所燒制的仿青銅器陳設品。造型為敞口,頸部內收,折肩,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頸、腹、足四面有扉稜。元代景德鎮燒制的青花尊,僅腹部四面飾有扉稜。明正德以後有些尊的頸、腹、足四面飾對稱的扉稜,萬曆朝則有六面飾扉稜的。
魚簍尊:尊式之一,器形似魚萎,明代初期與清代初期均有燒制。前者作盛儲器,後者作高檔陳設品。明永樂器特徵為直口,溜肩,鼓式腹,弧形圓底。宣德時期所燒,敞口,斜肩,圓腹下收,圈足。清雍正、乾隆年間製品著意仿竹編魚簍,形狀為盤口,束頸,扁鼓腹,平底。
無擋尊:尊式之一,流行永樂、宣德時期。平沿,圓口,筒腹上下通透,底沿扁平與平沿呼應。器形明顯帶有異域風格,亦有人稱之為器座。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均有仿品。
石榴尊:尊式之一。始見於明宣德時期,流行於清代。器形似石榴果實,通體由縱向凹曲線分為六瓣形,口部外卷,短頸鼓腹,圈足外撇,台階式撇,台階式底。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製品水平尤高。雍正時期石榴尊除繼續燒造宣德器形,還有一種作外撇五瓣式花口,束頸,腹部渾圓,淺圈足。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