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瓷窯的特殊成就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湖南長沙窯創始於唐而終於五代。長沙窯的瓷器式樣之多,在唐代瓷窯之中可以說是少見的。長沙窯工匠對於罐等器物的口、腹、系流的部位,善於隨形變換,創造出了許多實用美觀的形式。長沙窯燒造的瓷塑動物也惹人喜愛,獸類的獅、像、牛、羊、豬、狗、馬等。
  
長沙窯的裝飾藝術方面有特殊成就。出現較早的模塑貼花裝飾。花貼在壺流和腹部,紋飾褐色彩斑,然後旋青釉。
  
釉下彩繪是長沙窯有歷史意義的首創。開始出現時紋飾比較簡單,先出現釉下褐彩,然後發展為褐綠兩彩。長沙窯釉下彩突破了青瓷單一青色。各種紋樣大量出現,豐富了唐代瓷器的裝飾藝術,對後世釉下彩的繼續發展開了先河,在工藝也為後世奠定了基礎。
  
此外,長沙窯在唐代還對其它瓷窯發生了過一定的影響,例如四川省甚坊堂的邛崍窯,出土器物與長沙窯具有共同裝飾特徵,青釉褐綠斑與釉下彩品種遺留甚多。還有成都青羊宮窯也有類似情況。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總統府今天公布五二O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的菜色、菜單及餐具,八道菜全採台灣本土食材,以海鮮及羊肉為主,油條、客家粽、原住民小米麻糬也入菜;菜單設計成可收藏的東方畫軸;繪有台灣萍蓬草的陶瓷餐具為國宴增添本土味。總統府下午由公共事務室主任黃志芳、第三局局長劉溪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郁秀、菜色設計者圓山飯店主廚劉少文、菜單設計者陳俊良等人召開記者會,公布五二O國宴菜色、菜單、餐具及相關活動。
  • 週四傳出日本積層陶瓷電解電容器 (MLCC )業者指出,今年MLCC在Murata村田大廠殺價競爭下仍有跌價 10%壓力,不過村田已否認,台灣廠商包括禾伸堂、國巨及華新科也認為,目前全球MLCC廠商產能稼動率都逾 9成,目前沒有下跌壓力,部分高容、高壓、大尺寸及特殊規格產品還持續吃緊。目前在國內、外主要MLCC廠商產能利用率方面,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日系廠商如Murata、TDK、TaiyoYuden等,產能利用率多在9成以上;另外,南韓系廠商SEMCO 在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產能利用率都約在95% ,至於台灣MLCC大廠如國巨、華新科等,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產能利用率也約在92-95%水準,因此國巨認為村田殺價及跌幅10%的可能性不大。
  • 荷蘭籍陶藝家芭芭拉‧南寧Barbara Nanning 今天在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開為期二天的講座暨工作營,為台灣喜好陶藝者介紹荷蘭的陶藝發展現況與她個人的陶藝創作理念。她同時也是玻璃藝術家,在國際陶藝界中也相當活躍,作品「海之頌」也入選第一屆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芭芭拉介紹她創作以來各時期各系列的作品,包括創世紀、化石、銀河等,讓人了解她的創作風格變化脈絡。而在下午的示範工作營中,館方邀請了鶯歌老陶師陳坤泉拉坯拉出厚、重而大的圓柱形坯體,再由芭芭拉在坯體外面繞上繩子,由裡向外推,接下來把圓柱體的底部切掉,讓原本螺旋形的胚體從容器成為雕塑。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