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遺作(海棠春睡圖)在四川成都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國畫大師。

大陸媒體報導,張大千臨終前最具代表性的小品畫作(海棠春睡圖),一直保存在成都,由四川畫家(張采芹)的兒子保存著。

(張采芹)的兒子(張思孝)說,張大千這幅(海棠春睡圖),創作於一九八二年底,當時已是張大千生命的最後階段。畫中折枝的海棠,顏色鮮艷形態嬌媚。題款寫明了創作背景及張大千當時垂垂老矣的身體狀況。這幅畫後來由張大千的女兒轉交到好友(張采芹)的手裡。

張大千生於一八九九年,四川內江人,原籍廣東番禺。一九八三年四月三號病逝於台北。一九八一年到八三年間完成了最後一幅作品(廬山圖)。由於張大千的畫作大部份都在台灣,留在大陸的絕大多數是早期的作品,因此大陸對這幅(海棠春睡圖)相當珍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慶祝台灣《大紀元時報》三週年暨齊白石誕辰140週年,遠從澳洲空運來台,堪稱舉世百年難得一見的中國近代名家書畫收藏展,3月5日至21日於台北市免費展出,共有齊白石、張大千及等六十餘位名家、一百多幅的真跡。
  • 正在四川拍攝《銀飾》的著名導演黃健中,雖然最近公開回應過張鈺一次,但大家還是感覺黃健中很低調。
  • 囊括一千七百餘件書畫拍品的中國最大書畫拍賣會將於三月下旬在北京開鑼。此次拍賣會將雲集元﹑明﹑清及近現代等歷代書法繪畫作品﹐僅待舉槌拍賣的齊白石作品就達二十一件。中新社報導,此次拍賣會上推出的中國繪畫作品共一千二百餘件﹐涵蓋宋﹑元﹑明﹑清﹑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走上拍台的古代繪畫珍品包括宋徽宗趙佶的「竹桃黃鶯圖」及「金陵八家」之首龔賢的「綠柳新蒲圖」﹐近現代中國書畫專場則雲集了齊白石﹑張大千﹑黃冑﹑李苦禪﹑李可染等名家作品。
  • 據說國畫大師張大千生前最喜愛國寶級黃金山茶花,以及瀕臨絕種的崑崙黑山茶花,現在都可以在台灣南投縣鹿谷看得到。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