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下载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六十四卦雜記—「火風鼎」

沈家銓
font print 人氣: 111
【字號】    
   標籤: tags:

上離(火)下巽(風)其名「火風鼎」。「鼎」者﹐取新﹑調和﹑安固﹑革物也。在六十四個卦名之中﹐用器物來作為卦名的﹐只有「水風井」和「風火鼎」兩個卦 ﹐為什麼偏偏只有兩個卦的卦名﹐名之以器物﹖宋朝的「郭雍」說﹕「易以器物名卦者﹐「井」「鼎」二卦而已﹐聖人名卦必以道(這個道字﹐並不是老子說的道可 道也﹐非常道也的道﹐而是當做作用﹐功用講)。獨二卦以器者﹐以明「道」「器」皆一也﹐由道可見器﹐由器可推道也」。鼎卦和革卦﹐二者雖然都在講「革」﹐ 但是「革」卦的卦是以汰舊(去故)為主。而鼎卦卻是以「調和」各種產物﹐而成為一種新的產品(取新)為重。
初六爻曰﹕「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趾顛則鼎覆﹐那是因為基礎不穩固而致成的﹐按照常理來講﹐「鼎」倒了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但是我們卻可 以趁鼎倒下去的機會﹐順便把鼎肚內污穢敗壞的東西傾倒出來﹐以達到去穢納鮮﹐捨舊圖新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當人們突然面對著一件有違常理的事和物時﹐最要 緊的就是先不要亂了手腳﹐要儘量地從有違常理的事和物之中﹐去找出一種順水推舟的辦法﹐使有違常理的事或物﹐變成對我們有利的狀態。
筆者常常和朋友們閑談時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讓我們去肯定絕對的好﹐或是絕對的壞。如果我們能夠從好壞之中去找出好壞的另一面﹐而加以利用﹐ 這就是高人一等的人。爻辭的得妾以其子﹐讀者們必須知道﹐這句爻辭只是一種比喻﹐千萬不能當真。爻辭是說﹕當妻子不能生育的時候﹐做為丈夫的為了要傳宗接 代﹐必要時是可以因子而取妾的」。娶妾雖然有悖常理﹐但是為了傳宗接代也就不得不如此地去做了﹐而不是為了喜新厭舊。這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只要有道理﹐對 有違常理的事或物﹐我們也是可以去接受的。做人處事千萬不可只看外表就匆匆的下斷語。研究爻辭的重點就是去用爻辭的引喻﹐而去發掘出爻辭背後的含義。
九四爻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餗」者﹐鼎肚裡的食物。「覆公餗」者﹐覆公所食之餗:也就是說﹐不覆享公祿食矣。原因是自己不勝重任而敗 事。「形渥」者﹐有兩種解釋﹐(1)因鼎折﹐餗覆﹐故鼎身被沾渥了。(2)形渥同刑渥(重刑也)。整句爻辭是說﹕九四位居大臣﹐任天下之重任﹐但本身卻不 中不正﹐且又下應柔弱的初六(委任亦非是有用之人)﹐故「九四」不能勝大臣之任﹐卒至國家傾亡﹐其凶可知。孔子因九四爻的爻辭而嘆氣曰﹕「德薄而位尊﹐知 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九四爻是在暗示﹐如果一個人的品德﹐學識﹐均不能擔當大任﹐但卻身 居高位﹔才智弱小﹐卻擔當重任﹐而且又無知人善任的廣闊胸襟﹐所以相應的盡是一些柔弱無能﹐見風轉舵的人材(初六為「巽」之主﹐巽為風﹐喻人只會見風而擺 ﹐毫無主見﹐唯知巽順而已)。以這樣的能力及用人的態度去任大事﹐何事不敗﹖
「 莊子」在「逍遙游」中有一段話﹕「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覆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拗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這也是在暗示﹐ 在任大事之前﹐自己必須先要量力度德﹐不然就會像倒杯水在屋裡的凹地上﹐水能負載的也只是小草而已﹐放一個杯子在凹地的水上﹐則杯子就膠住不動了﹐這就是 水淺而船大(力小而任重)的結果。鼎肚寬大而能容物﹐其最大的功用就在調和以及取新(易硬為軟﹐變生為熟﹐調和眾物而成另一種新食物)。做人豈不是也一樣 ﹖有了廣闊的肚量才能容眾﹐才能集眾而成新」。
2003年9月25日﹐突然受到一位自稱是「Y」先生從台灣打來的一封E—MAIL﹐他問到了什麼是「伏卦」﹖什麼是「互卦」。為此筆者翻了翻自己寫的六 十四卦「雜記」的記錄﹐發現一篇名為「易經常用的術語」的文章﹐早已在「大紀元時報」第358期刊登過了。筆者自己的心裡很清楚﹐看「六十四卦雜記」的讀 者並不多﹐那是因為文字含意艱澀難懂的緣故﹐尤其對「易經」沒有一些基礎的讀者來講﹐那更是難上加難了。筆者寫「六十四卦雜記」完全是為了興趣﹐同時也想 盡一下保留中國文化的責任﹐懷著的是一份「不耕獲﹐不菑畬」的心情在寫。 現在筆者再把幾個較為重要的「易經常用術語」略述於後﹕
(1)「中」﹕一個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重疊而成的﹐上面一個三爻卦稱之為「外卦」或「上卦」﹐下面一個三爻卦稱之為「內卦」或「下卦」﹐每一個三爻卦它 們中間的一個爻位就稱之為「中」。但是從六爻卦來看﹐則全卦的第二個爻位﹐和第五個爻位﹐就稱之為「中」﹐「中」者﹐不偏不倚也。亦就是中庸之道。凡是陰 爻在「中」位﹐就稱之為「柔中」。反之﹐陽爻處在中位﹐就稱之為「剛中」。
(2)「正」﹕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在六爻卦之中﹐「初」﹐「三」﹐「五」是為陽位。「二」﹐「四」﹐「上」是為陰位。如果一個陽爻處在初﹐三﹐五的 位置之上﹐或是一個陰爻處在「二」﹑「四」﹑「上」的位置上﹐這就稱之為「正」﹐或稱之為「當位」。反之﹐就稱之為「不正」﹐或「不當位」。尤其是當一個 陰爻處在「二」的位置上﹐或是一個陽爻處在「五」的位置上﹐這兩種情形﹐就稱之為「中正」。
(3)「承」和「乘」﹕以陰爻為主。用陰爻來觀察和它相鄰近爻的關係﹐如果是陰爻在陽爻下面﹐這陰爻所處的情形就之為「承」。反之﹐如果陰爻在陽爻上面﹐ 這種陰爻所處的情形就稱之為「乘」。陰爻而承陽﹐則多危。反之﹐陰爻承楊﹐則多助。
(4)「應」﹕在一個六爻卦之中﹐如果在「初和四」﹐「二和五」﹐「三和上」它們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一陰一陽﹐則這種關係就稱之為「相應」或是「應與」﹐如 果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兩個陽爻或是兩個陰爻﹐則這種關係就稱之為「無應」或「敵應」﹐相應則吉﹐不相應則少助。
(5)「比」﹕是指兩個相鄰接的爻﹐如「初和二」﹐「二和三」﹐「三和四」﹐「四和五」﹐「五和上」﹐但是兩個爻的關係必須是一陰一陽﹐才能構成「比」的 條件。 (6)﹕「伏卦」﹕伏卦就是「互卦」﹐其實「中爻卦」也是互卦的一種﹐「中爻卦」是用六個爻之中的中間四個爻(二﹑三﹑四﹑五)﹐再互相的重複利用四個爻 中間的兩個爻而構成的一個卦。每一個六爻卦的六個爻﹐其實都有它們自己的「伏卦」。這是筆者用十幾年「易占」的經驗而獨創的﹐「伏卦」的作用是在「輔助」 ﹑「斷定」﹑「加強」﹑或是「減弱」﹐一個爻(產生伏卦的那一個爻)的吉凶。筆者喜歡採用「伏卦」這個名字來代替「互卦」﹐那是基於實際的現象。
每一個「爻」﹐都有它們暗中隱伏的一個卦。至於「中爻卦」﹐其實就是第二個爻的「伏卦」。繫辭下傳第九章﹐有一段關於中爻卦它的作用之解釋﹐書曰﹕「若夫 雜物僎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雜」者﹐兩相雜而互之(一個中爻卦是由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個爻所構成的。
二三四﹐三個爻可構成一個內卦 ﹐三四五﹐三個爻則可構成一個外卦﹐「三四」二個爻﹐就是「雜」﹐兩相雜而互之)。「物」者﹐爻之陰陽。「僎」者﹐述也。「德」者﹐卦之性也﹐「辨是與 非」者﹐辨別爻之陰陽﹐卦的卦性﹐及理之正悖。書曰﹕「卦理無窮﹐內外有正卦(三爻卦)之體﹐各爻又有合卦之體﹐窮而究之﹐然後其義方無遺缺」。所以「伏 卦」﹑「互卦」﹐「中爻卦」﹐三個名稱雖不同﹐但都是由卦中的四個爻雜而又互之而構成的。
(未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