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leo烦官网-leo烦开户-leo烦注册

中國古代建築:大明宮

陳紫玲 編輯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這是詩人對大明宮唐皇帝早朝的描寫。大明宮是中國唐代長安城最大的一處皇宮,在陝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龍首原上。因位於太極宮東北,又名“東內”。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名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 (662)重加修建,改名蓬萊宮。咸亨元年(670)又改名含元宮,長安元年 (701)複名大明宮。自高宗以後大明宮成為帝王居住與朝會的主要場所。中和三年 (883)、光啟元年 (885) 與乾寧三年 (896) 連遭兵火,遂成廢墟。

大明宮宮城平面呈南北向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城垣周長 7公里余。面積約3.2平方公里。城垣為夯土版築,底寬 10.5米,牆基寬 13.5米。城角處向外加寬2米多,東北城角向內外各加寬2米多。城門和城角內外均砌磚 面。共有城門 9個,南面正中有丹鳳門,其西有建福門, 東有望仙門;北面正中有玄武門,西有青霄門,東有銀漢門;東面1個,名左銀台門;西面2個,南為右銀台門, 北為九仙門。正門丹鳳門已發現3個門道,其餘各門均1個門道。丹鳳門前為丁字形大街,向南的丹鳳街,寬約176米。宮城東、西、北3面,築有與宮牆平行的夾城。 北夾城正中設重玄門,正對玄武門。

宮城內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把宮內分為3個區。依據其功能分屬前朝與內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前二區。南北中軸線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含元殿是丹鳳門內正殿,稱“外朝”,位於龍首原南沿,高於南面平地15米。殿面闊11間,進深4間,間寬5.3米。東、西、北3面為夯牆。東南有翔鸞閣,西南有棲鳳閣,各有廊道與含元殿相連。兩閣前側各有一處朝堂遺址。殿前有長78米的“龍尾道”,磚石砌築,階梯與漫坡相間,三條並列,中間御道寬25.5米,兩側道各寬4.5米。殿前百餘米有門址遺跡,可能為牌坊式建築。門左右有橫貫宮城的隔牆。門前面是一大廣場。

宣政殿在含元殿北約300米,稱“中朝”,為皇帝臨朝聽政處,亦為舉行朔望冊拜宣制等大典之所。殿基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40多米。殿前130米處,為3門並列的宣政門。宣政殿前東廊日華門外(東)有門下省、宏 文館、史館。宣政殿前西廊月華門外(西)有中書省、御史台、殿中內院、殿中外院等宮署建築。

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約95米處,位於內庭,稱“內朝”,是皇帝召大臣 議事之所,有時也舉行朝會或大典。殿基南北寬近50米。

內庭是帝王后妃起居遊憩的場所,中心地區有太液池,又名蓬萊池,位於龍首原北坡下低處,分東西二池,總面積約10餘萬平方米。大池內偏東處有一土丘,磚石堆積其上,為蓬萊山遺跡。其上原有太液亭。沿岸有迴廊遺址。池的周圍及內庭他處,有夯土殿址多處,是當 時內庭的殿宇廳堂、樓台亭閣的建築遺存。

內庭西部有皇帝舉行宴會、觀看舞樂和接待外國使臣用的麟德殿。殿基夯築,四周砌磚,南北長 130餘米,東西寬80餘米,上建前、中、後毗連三殿,周圍繞以迴廊,兩側建對稱的亭和樓。整個建築布局規正嚴密,左右對稱,主從分明,規模十分宏偉。

(參考資料:大明宮遺址)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房屋的屋頂多種多樣,而且千變萬化。各種形式的屋頂,不但可以單蓋於房屋之上,亦可互相組合,形成一個復的結構。好像黃鶴樓和紫禁城的角樓,就是由多個單獨形式的屋頂組合而成。
  • 更高級台基,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佛教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台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
  • 抬樑式常用於北方建築,也用於南方的較高級建築;穿鬥式多用於南方一般房屋。一座建築的樑架不論是穿鬥式、抬樑式或是井幹式,構件與構件都沒有用釘,而是用榫卯結合,這樣就能加強樑架的柔韌性,減輕地震所帶來的影響。
  • 秦漢-古代的建築多採用木料來架構,不易久存,所以一些偉大的建築,如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未央宮,都無法完整保存下來,但仍可在殘存的廢墟中發現瓦當及漢磚等遺物,藉以略窺古代建築的規模。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