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王星記」扇莊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杭州「雅扇」歷史悠久,自古以來聞名遐邇。王星記扇莊的創始人王星齋,祖籍紹興,世居杭州,制扇工藝為家傳。王星齋自幼學藝,20多歲時已成為制扇名匠,後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在杭州開設王星齋扇莊,夫妻自設作坊制扇,以選料優、製作精贏得顧客。王妻陳英鏟貼的泥金「滿斗」式花扇,風格獨特,曾被選為「貢扇」,受官紳文士喜愛,遂於光緒二十七年在北京楊梅竹斜街設座莊批發。
  
後王星齋在京病逝,陳英帶領幼兒王子清繼續經營扇莊。民國18年(公元1929年),在杭州太平坊大街開設店面,改名為「王星記」,並以「三星」商標註冊。民國26年,「王星記」由杭州遷到上海,推出檀香木為原料的檀香拉花絹面女式扇,絹面上描繪西湖風景,標以「西泠」、「雙峰」、「玉帶」等雅名,暢銷國內外。後從香港購入檀香木,委託蘇州等地工場加工監製成檀香扇運銷香港,名聲大噪。同時,為了適應社會名流、文人雅士和戲劇、舞蹈等需要,還發展了名家書畫扇和曲藝、舞蹈扇。其時,「王星記」被公認為「扇子大王」,並以精湛的工藝、迥異的功能、高雅的情趣使之與浙江的絲綢、龍井的茶葉相提並論,被譽為「杭產三絕」而名揚天下。
  
王星記扇莊主要產品有黑紙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紙扇、絹扇、裝飾扇、舞扇等。
  
黑紙描金扇是王星記傳統名扇,人稱「扇中一絕」。黑紙描金扇的選料講究,做工精巧,其製作要經過制骨、糊面、摺面、上色、砂磨、整形等八十多道工序,方能完成。扇骨採用廣西桂林地區的棕竹,扇骨光潔,花紋美麗自然,柔軟而富有彈性,扇面採用純桑皮紙,塗刷數層諸暨產高同柿漆,質地綿韌細潔,色澤烏黑透亮,雨淋不透,日曬不翹,經久耐用,人譽「一把扇子半把傘」,曾在意大利米蘭、巴拿馬和西湖萬國博覽會上屢次得獎,美名遠揚,並作為貢品選送皇室,名譽四海。
  
檀香扇是以印度產檀香木為原料精彫細刻而成的,樹齡需要數十年以上,木質細膩、堅硬,木質中含有天然的芳香油,香味純正、淡雅,製成扇子,古趣盎然,有「扇在香存」之譽,一把檀香扇保存數十年之後,依然「日日花香扇底生」。檀香扇為手工工藝品,主要操作工藝為拉花、燙花、雕刻。用鋼絲鋸在薄薄的扇片上,用手工拉出數百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上萬個小孔,組成千變萬化、虛實相宜的多種精美圖案、獨特的加工工藝,使檀香扇更加精細、高雅。
  
王星記扇莊也被世人稱為「美麗、輝煌的扇子王國」、「東方藝術的瑰寶」。@(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萃文閣坐落在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的東口,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一家以研究和經營書法、字畫、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寶為主的專營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
  • 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味道新奇鮮美、膾炙人口,具有開胃、增進食慾之效。
  •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風味名點。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幫厚薄相同,一咬起來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膩,味道十分鮮美。
  • 曹素功,原名聖臣,字昌言,號素功,安徽歙縣巖寺人,清代制墨名家。他原是一位秀才,由於一直未能走上仕途,便在家鄉潛心經營制墨。
  • 都一處燒麥館坐落在繁華的前門大街36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 全聚德烤鴨店創建於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現保留的老店門面建於光緒14年(公元1888年),是全聚德歷史的見證。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每年的3月17日,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 過年在中國各地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傳統,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但團聚、祭祖、祈福和歡慶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共通的。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過年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