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傲霜雪——訪梅花繡工藝家黃翠華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訊】(記者張華台北報導)

第一次聽聞「梅花繡」。

帶著一個空白的腦子和一顆好奇心,我們前來台北新店溪畔造訪梅花繡藝術協會會長、傳統工藝師黃翠華女士。一襲唐衫體態豐盈,氣色紅潤髮色灰白,看不出年紀的黃翠華眼睛透著自信神采迎我們進門來。奇特的是,好似故友重逢一樣,彼此介紹成了多餘,我們很自然地從牆上一幅幅看似油畫、粉彩、水墨、書法與攝影的作品切入了今日到訪的主題:梅花繡。

真善美‧家中即展場

黃翠華家中牆面上陳展的所有看似不同媒材的畫作,竟同為梅花繡作品!客廳主牆面上那件逼真如攝影的巨幅作品「黃山雲海」,清新脫俗意境遼遠,貼近仔細看,每一處細細密密的繡線有序交織出縹緲峻秀的黃山煙、雲、山、松,怎不為之驚歎!相對於靈秀黃山的超寫實,另一件大幅作品「探索」則表現了油畫重彩的抽象塗抹筆觸。這兩樣大異其趣的作品質感,竟是出自同一個人、同一種媒材啊!




腳步跟隨著黃翠華的一幅幅作品走繞過飯廳,我們走得很緩慢。看黃翠華的作品,需要時間,需要定定的注目禮,向梅花繡獨特的融色技巧與光影處理注目致意。隨意瀏覽也許會驚詫其亮麗華彩,卻少了體察梅花繡深度細緻之美的況味了。

幾幅繡著書法字鋪襯著素色花草鉤邊的詩句,雄渾蒼勁的筆法與清新絹秀的花草巧妙佈局,古儒的風骨箴言似乎正從那剛柔並濟的作品中無聲傳遞。



黃翠華指著一件乍看似硬筆速寫的黑白色階的兔子半成品,告訴我們,這個黑灰野兔的頭已使用了七種顏色的繡線!

終於來到黃翠華的工作室。三、四坪大的房間,剛好容下一架繡花車、一台繡線推車及一面壁櫥安置更多各種色系的繡線,井然有序,明亮溫馨。黃翠華隨手翻開色譜,繽紛的色彩映照在她神采奕奕的眼睛上。我懂得了,這個小房間是黃翠華的小世界,繡花車上的那根車針是她的彩筆,繽紛的繡線是她的顏料,在這個小世界中,黃翠華盡情揮灑人生的真、善、美。

看著那一車金光流溢的各色繡線,我不禁搭了一下這位大姊的肩膀,表達對她真心真情投注在傳統女紅之美的敬意。她用右手握著我的手,堅定卻輕柔,再用左手握我的手,相較起來孔武有力了。原來,黃翠華豐富多彩的作品,恰恰與她跌宕起伏的遭遇交織重疊在一起……

師法梅花‧愈挫愈奮

工作室連接一個小臥室,黃翠華指著臥房牆上那幅小而瑰麗的繡畫「豔麗」告訴我們,那是一九九八年車禍受傷、右手不能使力時期的構思,是她用左手車縫完成的作品。「我從不自怨自艾,受傷了那就靜下來好好思考創作啊,生命是那麼美好!我那時期構思了豔麗和柔和兩種色調的作品,反應我內心的深刻感受。」就這樣,黃翠華把不好的事變成了好事!在逆境中欣賞生命美景,黃翠華的笑容輕快爽朗,嘴角有一份自信與寬慰。

六年前,一位粗心的機車騎士撞上了在斑馬線上的黃翠華,這場車禍導致她右手手腕骨折、腰椎骨折、肌肉嚴重挫傷。那時黃翠華已具有國家工藝獎民族藝師的身分,傷及右手等於可能損傷傳統技法的承傳了。幸好黃翠華天生豁達,善良仁慈,躺在醫院病床上,晚餐時間還擔心肇事者受餓而讓家人趕緊買吃的呢。那是四月九日發生的事故,十九日一場既定的中日交流展上,黃翠華右手打著石膏出席會場,用左手現場示範教學。之後,黃翠華穿鐵衣五、六個月,半天用來復健,半天用以創作,右手傷了,就用左手工作。兩年半的恢復期間辦了四次個展、二次梅花繡聯展。

在馬不停蹄投身創作之際,二○○○年八月黃翠華發現右胸的乳癌腫塊,超音波檢查顯示癌細胞的可能性高達90%。她理智平和地詢問醫生醫療配合事項,隨即手術切片。當時是局部麻醉,醫生為了減輕病患的身心壓力而和黃翠華閒聊生幾個孩子?手術台上的黃翠華回答之後也問醫生:「你生幾個?」「兩個,」「那你破了世界紀錄囉!(醫生是男性,生產是他太太而不是他)」護士都笑出來了,醫生還摸門不著。


緊接著是漫長而煎熬的化療療程,黃翠華開始掉頭髮了,「第一次化療之後,順著耙梳頭髮,五分鐘就光頭了,像初生的嬰兒一樣。」黃翠華筆劃著現在頭髮濃密的頭顱,若無其事般說著那一段樂觀勇敢面對病痛的故事,我詢問:妳從不擔心嗎?她還是那輕快爽朗的笑容:「不擔憂,該走的時候就走。」有了這一份坦然與豁達,病痛反而悄悄地遠離了。我們中國人說「七分精神三分病」,想來是古老的智慧!

考驗似乎環繞著功成名就而來,二○○一年九月台南個展佈展前夕的一次跌倒,再次傷及黃翠華的右手,十月底南下準備卸展時,搭乘客運車的小事故又造成她腰椎壓迫性骨折又狹窄、右手舊傷雪上加霜!接下來,急救、醫治、行動不便、遍尋各種復健療法……「只要身體狀況許可,我就繼續努力創作。」還有什麼能擊垮黃翠華的創作意志呢?也許是這樣一顆想為人間真善美而付出的心,讓黃翠華的生命力如梅花繡的特質——能經受時間洗禮而不失原色——一樣堅忍崢嶸,從眼前心寬福態的黃翠華身上,尋不到一絲生病的痕跡啊。

幸福‧來自愛與使命

四十多歲才開始學習梅花繡,黃翠華經常以自己為例,鼓勵有興趣的同好放手去做。當初黃翠華只憑藉對梅花繡美的禮讚而萌生一念:這麼美的東西應該將她發揚光大!沒有繡畫技術與美術功底的她在取得先生諒解後,買來繡花車從幫人繡學號做起,繡了半年才跟隨梅花繡首創人楊秀治走進繡畫世界。因為對梅花繡情有獨鍾,五種基礎針法從練習、摸索、熟練到游刃有餘,黃翠華兩年半就奠定了梅花繡紮紮實實的基本功。

當初學習繡畫藝術,只是單純地想為孩子留下幾件美好事物而已,但一九九五年黃翠華還是創立了「梅花繡藝術學會」,這緣起於一則小故事:一次前來觀摩的日本工藝團,慨然推薦黃翠華去日本教學,條件是她要謊稱梅花繡是日本的工藝。而梅花繡分明是她的老師楊秀治(台灣台中人)於一九七二年的創發啊!黃翠華於是又起了一念:要讓華人看見並珍惜這門源於中華傳統刺繡的繡畫藝術!於是她開始參加各項美展、工藝展並成立了梅花繡藝術協會。黃翠華的作品很快在各獎項的編織類中出類拔萃,一九九六年獲得國家工藝獎第三名(一、二名從缺)的殊榮。

協會匯集了全台十幾名創作者,每年舉辦多次梅花繡展覽,感動了許許多多觀眾的心。每一場展覽,黃翠華都樂意親自導覽,那是用真心真情所做的導覽。如果觀眾是小孩子,她的導覽就著重親情、人性、動物生態方面去啟迪孩子先天的善良;如果是成人,她會侃侃而談創作理念與心情寓意,激發觀者美的感受。每一場展覽,黃翠華的家人親友都樂意義務佈展、卸展,彷彿這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陳展美好的作品,分享創作的心意。




創作十七年來,黃翠華的作品從來捨不得賣,只捐給傳統藝術中心、台灣工藝研究所及台中編織工藝館收藏,因為她習繡的初衷本不為名利,只願刺繡這傳統的「女德」得以綿延承傳。「也許是女人細緻、感性的天性使然,生活中的感動、人生歷練的激發都是創意的源泉。人生不留白,我很高興在生命的樂章裡譜下一個小音符,在創作的自由和感情的表現上有發揮的空間,我也願在傳承、推廣上盡個人綿薄之力,病痛不會使我志氣蕭沉,反而激發我新的構思來創作,先生、孩子和親友都非常支持與包容,我非常喜樂、滿足又幸福。」黃翠華的成就與幸福,來自愛與文化承傳的使命感。

輕聲告別,車行在新店溪畔的外環道上,車窗外的景致似乎鍍上了一層屬於繡線特有的金亮質感,妥貼、溫馨而清朗。
(大紀元e報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克魯姆洛夫鎮(Cesky Krumlov),距捷克、奧地利、德國三國交界處不到50英里,是該地區建築遺產的傑出代表。小鎮歷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許多普通建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更大型的建築,包括兩座宏偉的修道院在內,更為小鎮增添了美感和歷史氣息。
  • 克拉約瓦藝術博物館(Craiova Art Museum)是羅馬尼亞的[ascii]著[/ascii]名景點,收藏著該國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繪畫和雕塑,時間跨度從中世紀到現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