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新加坡博彩公司官网-新加坡博彩公司开户-新加坡博彩公司注册

六十四卦雜記 —「山水蹇」

沈家銓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訊】上坎(水)下艮(山)其名「山水蹇」。「蹇」者﹐難也﹐跛也(原意是行走困難﹐有如雖有足而不能善行)﹐不速也。象曰﹕「山水有水﹐蹇﹐君子反身脩德」。山下有水是為「蒙」﹐山上有水是為「蹇」。「蒙」者﹐莫知所往也(可參考六十四卦雜記—山水蒙)。「蹇」者﹐山上有水﹐水性下注﹐但是由於山勢嶙峋﹐不能暢流通下﹐就好像有一件本來是順順當當的事情﹐但因外物的阻礙﹐而變得曲曲撓撓。
常人只要一受到了挫折﹐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歸咎于別人以求自保﹐然後再去怨天尤人﹐怨自己生不逢辰﹐尤別人心黑手辣﹐卻絕不會去自求反省。而有智慧的人只要一受到了挫折﹐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求諸己﹐而不是去怨天尤人﹐這就是說﹐當我們行有不逮的時候﹐首先我們必須要冷靜下來﹐然後客觀地去反省自己去找出使遭到蹇難得原因﹐來作為「前車之鑒」。這也就是﹐常人和知者﹐失敗者和成功者不同的地方。
至於「王夫之」先生﹐在他所撰寫的「周易內傳」﹐他對這句象辭﹐卻有著他自己的另外一種解說﹐「王夫之」說﹕山上之水﹐幽細渟凝﹐旋以潤山﹐而不急于流行﹐君子之修德﹐取法於此﹐為之難﹐言之訒﹐厥疑而慎言其餘﹐厥殆而慎行其餘﹐欿然若不足﹐意誠而身自潤矣」。這是說﹐上山的水能夠不竭﹐那是因為水能幽咽細流於坎坷之間。山上的水能夠滋潤山岩﹐那是因為水能幽細渟凝於山石之間。有了智慧的人看到了這種情境﹐才忽然恍然大悟﹔君子修德應效法山上之水一樣﹐「不速於行」﹐也「無馳驅之心」﹐在平時要多聽多看﹐對於有懷疑的地方﹐則先予以保留﹐對沒有懷疑的地方﹐也要謹慎地說出來﹐以及小心地實行﹐(言之訒﹐為之難)﹐處處要顯得不足而不自滿﹐意誠(盡性)而身自修矣﹗由此可見﹐「周易」中的象辭﹐也只是因為古人因象而領悟出來的一種對人生的啟示。
筆者也曾一再強調過﹐我們絕對不能苟同﹐「周易」中的卦辭﹐爻辭﹐大小象辭﹐就是天底下的唯一解釋﹔有很多研究「周易」的學者﹐他們常常只會努力去鑽研「周易」中每一個字的來源﹐筆者認為﹐這樣做不但失去了靈活性﹐同時亦置「周易」於枯燥而死板。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智慧和悟性﹐去開創出另一種簡明易懂的卦辭﹐爻辭﹐及大小象辭﹐就象「王夫之」先生一樣﹐因山上有水下注的意境﹐而悟出了他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所以研究「周易」絕不能死背﹐「強記」﹐更不能泥於表面上的解釋﹐要知道去活用﹐要知道去通變﹐尤其是當我們把各種辭類用在「易占」上面的時候﹐更是要因所問的問題的「時」,「位」﹑「背景」……而做靈活解釋﹐不然我們將不會得到一個準確答案﹐而只會流於江湖郎中「模棱兩可」的騙人手法了。
卦曰﹕「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西南」和「東北」二者都是方向的名稱﹐但是在解釋爻辭的時候﹐我們就不可以去直接解釋為「西南」方向﹐或是「東北」方向。我們從文王後天八卦圖來看﹐「西南」方是「坤」卦﹐「東北」方是「艮」卦。「坤卦的卦性是寬廣厚實﹐平易順從﹐凡事只宜「後」而不宜「先」。「艮」的卦性是「停止」﹐固執不變﹐高聳險阻﹐凡是只宜留止而不利於進。了解了「西南」和「東北」真正的意思之後﹐整句卦辭就可以解釋成﹕「當我們面對著艱難和困苦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順者時勢見險乃止﹐不可逆勢而為﹐因為蹇的「止」只是待時而動而非終不動﹐所以在蹇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去效法「坤」卦的精神﹐先採取寬廣平易的態度﹐順巽而不先人﹐儘量的避免盲目瞎闖﹐以免越陷越深﹐然後再去尋求能濟大難的人才﹐在沒有尋求到濟蹇的人才之前﹐我們必須堅貞自守﹐因為人如遇艱難而不能貞古﹐則必將流落於邪濫。關於「利西南﹐不利東南」﹐這二句話﹐亦有另外一種說法也可以提供出來供讀者參考之用。因為文辭較易﹐所以筆者就全部從書中摘下﹐而不另作解釋了。
書曰﹕「周易折中曰﹐「西南」者﹐西方﹐南方也﹐是指二個方向﹐並不是專指「西南」方一個方向。「東北」者﹐東方﹐北方也﹐亦是指二個方向﹐也並不是專指「東北」方一個方向﹐也並不是專指「東北」方一個方向﹐文王之卦﹐陽居東方和北方﹐陰居西方和南方。「陽」先﹐「陰」後。「陽」進﹐「陰」退」﹐並非是指險是指險易﹐利西南者﹐西南後退之位﹐退而居後﹐取其進退合宜﹐不燥動以犯難﹐故為利西南。不利東北者﹐東北先進之位﹐冒先爭進﹐不顧犯難﹐取窮之道也﹐故不利東北」。「水山蹇」和「水雷屯」﹐两個卦都是因為外來的險難而停頓﹐但二者的相異之處是在於「時」和「力」。「水雷屯」是因為時機不對而強出頭﹐雖有力但時機不對。「山水蹇」是由於自己的力量不足﹐所以才自動地停止下來﹐因此需要一面去充實自己﹐一面則要忍耐的去等待時機的來臨。
初六爻曰﹕「往蹇﹑來譽」。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往」者﹐前進也。「來」者﹐後退要﹐往將遇險﹐不如後退待時而往﹐初六在見險之始﹐能見幾而止﹐君子應謀事於始也。六二爻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匪躬」者﹐不為個人自己﹐鞠躬盡瘁而已。在解釋六二爻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其餘的五個爻。初六爻「往蹇﹐來譽」﹐九三爻「往蹇﹐來反」。六四爻「往蹇﹐來連」。九五爻「大蹇﹐朋來」。上六爻「往蹇﹐來碩」。在這六個爻辭之中竟有五個來字。「來」者﹐「不進也」﹐「返回也」﹐「至」也﹐又因爻義和時位的不同﹐「來」字竟有三種解釋﹐但卻都是含有不進而反的意義﹐也由此可見, 處在蹇時運的時候﹐最妥善的辦法就是「不進」。同時在六個爻之中﹐也只有「六二」爻沒有「來」字﹐六二爻雖位處中正﹐但本性陰柔又處陰位﹐不能對九五爻有大的作為﹐但是處在蹇難之時﹐九五亦在蹇難之中﹐「六二」和「九五」有如君臣的關係﹐所以「六二」為了盡忠職守﹐亦只好在明知不能為而為的情況之下﹐拼命前往去濟「九五」之難﹐雖不能成功﹐鞠躬盡瘁而已。
九三爻曰「往蹇﹐來反」。「反」者﹐反身還歸也。「九三」本和「上六」相應﹐但是由於「上六」陰柔不正﹐上進則會有險難﹐故回來和「六二」相比﹐如有同樣的東西﹐遠取不如返回近折。六四爻曰﹕「往蹇﹐來連」。六四近君(九五)﹐當蹇之時因為己身之材不足以去濟九五﹐于是來連於「九三」﹐合力去濟九五﹐有如凡是必先親賢而後可往。九五爻曰﹕「大蹇朋來」。「大蹇」者﹐大難也。「朋」者﹐「六二」也。處大難之時﹐人必先正自己﹐然後人助之。上六爻曰﹕「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大人」者九五也。物極必變﹐上六處蹇之極﹐蹇極而來下應九三﹐相比於九五﹐其志在內﹐其蹇紓矣﹗處蹇之時也正是我們修身之時﹐「中庸」第十四章曰﹕「君子素其位而行素者﹐在也﹐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儌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