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是什么官网-betway是什么开户-betway是什么注册

六十四卦雜記 —「天山遯」

沈家銓
font print 人氣: 26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5日訊】上乾(天)下艮(山)其名「天山遯」,「遯」者,避也、讓也、隱匿也。「遯」者,不言退,因退只有退後之義卻沒有避去之義。序卦曰﹕「恆者,久也、物不可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這是在告訴我們,「物久必去」,不可以恆固所常,因知和「時」同進退,我們必須要知道,「遯」的退避並不是為了要躲難避災,而是要和「時」皆行,時當止則止,時當退則退,當我們處在「遯」的時運的時候,如果我們為了要眷戀眼前的一切,不忍放棄或是捨不得退避,毫無疑問的,我們就一定會遭受到正在茁壯的惡劣勢力所逼迫而受到災難,因為人都有一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本性,再加上又無法去抗拒各種名利的誘惑及虛名的作祟,所以我們寧可去漠視。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六句箴言,卻願意眼睜睜的看著,惡運及災難,正在一步一步的逼近我們。人性幾乎都是只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歷史,然後再看看近代史,尤其是台灣的政治發展就可以一目瞭然了。從爻的進退關係來講,「天山遯」的前卦是「天風姤」)五陽一陰),而「天山遯」的後一卦就是「天地否」(三陽三陰),「天風姤」是一陰突生於無陽之下,是本非所望而突然出現的現象,它至微至小,常常會為人時忽視,養鶖棄鶴皆出於倉促的一時一念之決定,這種倉促的一念之差,就會造成以後的莫大災禍。所以事事皆應慎訪其「漸」,而不可因一陰的微小而忽視。慢慢的等到一陰勢力增強為二陰的時候,也只有君子才會驚覺到,已經是到了該遯的時候了。如果在遯的時運,因為捨不得或是不忍去遯,則慢慢的「天山遯」就會變成了「天地否」,(一切閉塞不通),再是「風地觀」(陰氣漫長,陽氣將衰竭的大衰之像),然後是「山地剝」(生之意漸盡而歸於無),最後是全陽剝盡的「坤為地」。
卦曰﹕「遯亨,小利貞」。享是指四陽,因為二陰漸浸,君子不得不遯,所謂識時務者乃俊傑也,能夠時遯則遯,則身名俱泰而亨。不然必受小人之害而亡,或是和小人同流合污,身名俱滅。「遯」並非是退而是「暫避」,「暫讓」」以保實力,以待將來能東山再起,至於「小利貞」的「小」字,有二種解釋,(1)「小」是指小人,小利貞是在勸戒小人,而不是說,只要我們隱遯了,做些小事也不至於受害,而是在指望小人在遯時亦能以正為利。「易」義雖都是在為君子著想,但亦未嚐不想去指望小人能變為君子。(2)「小」是指大小的小。這個「小利貞」是說,當處在遯的時候,雖當避讓,但不可太過份,以免激起小人的憤恨而成禍變。故曰「小利貞」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遯而能亨的道理已在前面講過,故不再重提了。「剛」者,九五爻也,「當位」者,陽居陽位又處正中,「應」者,九五和六二相應。「時行」者,順時依勢而行,雖和六二相應,然知時之應遯,則「無係」,「無好」的遯而避之。「小利貞」者,雖處遯時知大事之不可為,但亦應盡一份小力就盡一份小力,以期能挽救大局。「浸而長」者,浸者漸也,「漸」是無聲無息,只見其長而不見其動。但「陰」剝蝕陽的意圖畢竟不是人人皆能燭見的,所以在遯時,如若一味的眷戀著自己已擁有的東西而捨不得放棄,則必將會從「遯」至「否」、至「觀」、至「剝」、而至「坤」。「大」者,嘆其遯之難也。像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無論山有多高山總是不可能攀及到天的,天是那麼的高不可及,好似在逃避山,故像有遯意。「不惡」者,不惡聲惡氣,仍以禮待之,「嚴」者,嚴守自己的節操,凜然而不可犯,惟不惡故不被害,惟嚴故不被污。
初六爻曰﹕「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尾」這個字有二種解釋﹕(1)尾者,初也、因在下故曰尾,(2)遯者,往前也,故在前者為先,所以初就為後為尾。「周易折中」對尾字曾解釋為﹔「於序則先,於位則內」,這種解釋,亦會令人困擾,因為內和後又有甚麼關係呢﹖筆者私自認為,如能解釋成﹔「為數則為先,為物則為後」,這樣一來就比會易懂,但「後」這個字,亦應解釋成,「遲」也,「晚」也。「初六爻」乃遯之先見者也,但初六陰處陽位不中不正,且性隱柔個性不能立決,所以猶猶豫豫,止而不遯,遯機一失就不可再遯。這個「尾」字非常重要,雖然尾字為「後」的意思,但這個「後」並不是位置前後的後,從位置來講應該仍是「先」,只是因為猶豫不決失去了先機,而「晚了」,「遲了」的「後」。如果按古人的解釋,初六爻「尾」字的「後」是物體前後的後,而不是時間上前後的後,這樣一來,則初爻的爻位,按時位來講則為「先」,按物來講則為後。也就是說,初爻的時位先後,可以用爻辭所舉的例子來決定先後了﹖這樣一來,整本以「乘時」為主體的「易經」,就會變得毫無法則了,所以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應解釋為﹔「尾」者、後也、晚也,遲也、初爻雖是遯之先見者也,但性柔不能立決,止而不遯,直至遯機盡失而不可再往。
六二爻曰﹕「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執」者,束縛也。「黃牛之革」,意為堅固結實。六二柔順但處中正之位,相應於九五,二者相交之故不可勝言(或不會解脫),固甚麼哩﹖六二在遯時時在輔助九五,不隨物遯,堅貞固守,其志堅如革束。九三爻曰﹕「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係」者,心有所係戀也,「遯」貴在「速」及遠,心中一有眷戀就會猶豫不定,凡事只要一有猶豫,就不能既速且遠了,該遯而不想速遯是為了災眚也。書曰﹕「臣妾者,小人女子也,其雖知感恩但不知義,凡是有親愛他(她)的人,則他(她)就忠於親愛他(她)的人,故九三如不能遠遯,則待小人應如畜臣妾之道,可遠則遠之,可近則近之,如此雖係戀不遯,亦有吉可獲也」。也就是說,在遯時如親於所近,係戀於小,只可待之以畜臣妾之道,如待之以君子之道則兇。
孔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然則不遠不近之間,豈非不惡而嚴之義乎」﹖九四爻曰﹕「好遯,君子吉,小人否」,關於這句爻辭,筆者曾翻閱了很多有關「周易」的著本,但筆者最後認為「來知德」先生解釋的較易且又通順,他說﹕「九三爻比六二爻曰「係」,九四爻和初六爻相應曰「好」,「好」者愛也,「係」者因喜悅而「好」,「好」者必眷戀而「係」,所以九三爻的「係」和九四爻的「好」,其實是二而一也,「好遯」者,是又愛又想遯(九四爻以剛居柔,故有又好又想遯之象)。所以占到此爻要因人而定,如是君子則「遯」勝「好」,只知其遯不知其好,故君子吉。如是小人,則「好」勝「遯」,只知暱於所好,而不知遯,故小人否」。
九五爻曰﹕「嘉遯貞吉」。九五中正無係無好,又有六二固志以執,動止莫非時止時行,故可無牽無掛的勇退。上九爻曰﹕「肥遯無不利」。象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肥」者,無所疑顧,超然於物外,寬裕自得也。上九無係無應,處外之極,無應於內,心無疑顧,憂患不能累,飄然遯跡山林,故無不利。書曰﹕遯」,陰雖微而其勢至銳,其朋之寡君子往往不虞其銳,但以其寡而忽之,故小人之所以暗傷君子者,不在於相悖,而在於相應,而君子之所以陰受小人之傷,亦不在於相侵,而在於想係,外若利貞,中藏蔑貞之心,至令君子隨其術中而不覺。君子能不戒乎﹖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