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老板是谁

六十四卦雜記 —『澤山咸』

沈家銓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5日訊】上兌(澤)下艮(山),其名「澤山鹹」。「鹹」者,動也﹑速也﹑虛也﹑數也﹑無心之感也,天下之事有感(動)就一定會有應數也,就像天欲雨而柱礎潤,日往則月來,尺蠖之屈信(伸),動物蟲類的冬蟄春動……凡是感於心口鼻眼耳手足,而有所感覺應的皆可稱之感。但感必需以「正」,就像男女之合如果不以禮,朋友之交不以義,上下之交不以道,此類的感應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就是感,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相互利用,那是因為二者都想從對方的身上去得到好處。也就是說,如果只是為了利欲而結合的感,就是不正的感,所以就不能稱之為「感」,感字去掉心就為「鹹」。但是無心的感,「寂」,有心的感,「私」。所以「無心」並不是說沒有「心」,並不是說對甚麼都不在乎,並不是對任何事物都是冷冷漠漠的。真正的無心之感,是無所容心於其間,是不急不燥,不浮動,是自然的,是不作做的。

我們如果能如此去感,則就會無所不感,無所不通了。這也是在說,無心之感,是必需在心中除掉「自私」,「欲念」﹑「有目的的念頭」。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需要除掉一種「故意」去構成看似「無心」實是有心之感的做法。就像一位十七八歲的漂亮少女,她願意去嫁給一位七八十歲的富翁一樣,她雖然對媒體說﹕「我嫁給他,完全是為了愛情而不是為了金錢」,但暗中她卻一直在掰手指,算算她愛的人還能再活幾年,此類的感,因為是故意去做成一種無心之感的鹹,所以不能稱之為無心之感,因為他們的「故意」已經是一種有心的想法了。少男少女的感,應在天底下所有的感應之中,是最快速,最微妙的一種。但男女之感尤須「專一」,「貞正」,「節制」。我們可以從卦象中發現「兌」悅在上,「艮」止在下,有「悅而止」的現象。少男少女在歡悅之時最容易衝動而失正,所以只有艮止才能節制而不敢放縱。我們不妨放眼今日社會的少男少女,朝男女而夕夫婦的比比皆是,那是因為其的心中早已被色慾歡愉所填滿,相互感應之機早已因填滿了色慾而窒息。況且世上另有很多的男女之感都是有「有心」之感,他們有的是看中對方的姿色,有的是看中對方的顯赫家世,有的是只想利用對方來作為自己晉升的墊腳石,像這種男女之感應,在未感應之前,其心中就早已被利欲佔滿了,哪裏還會有多餘的空間去容納對方的真愛﹖

卦曰﹕「鹹亨,利貞,取女吉」。「鹹」要貞正才能亨通,但要如何去「貞正」﹖那就必須要有一種能辨別善惡的智慧,自己和別人的「言」﹑「聞」﹑「視」﹑不可不仔細明查,不察則善惡好壞不分。善惡好壞不能明辨,則災亂就要來了。所以「鹹」必須輔之明察,擇其善者而鹹之。「取女吉」者,「止而悅」,「男下女」,卦像是上悅下止(止而悅),人心悅則易失其貞,惟有止而悅,才能避免徇情縱慾。「男下女」,男方按禮而下求於女,凡婚姻之道,「無女先男」,必女守貞靜待男之下。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入」,「澤」本是處在低下之物,而今在山上,那是因為山不會因澤之低下而不去容納它,君子見象而思效法之。所以我們要虛心去待人,去容人,不可因為自己的位高權重,智慧又高人一等,而不能去容納次於自己的人。

「鹹」者,虛也,因為「鹹」已經把憧憧往來,整天在為自己打算的私心去掉了,「虛」才能容物,就像一個空瓶一樣,瓶子有了空間(虛)才能容物。君子有君子的感道,小人有小人的感道,盜賊有盜賊的感道,上下尊卑之間,更是有其特殊的感道,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所以能感,那是由於私利之外的另一種因素,那就是「情」,情之為物,直可驚天地而動鬼神。有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這兩句話雖是出自鴻雁自墜折頸相隨的感人傳說,但也指出了,只要有感就會有「情」(這個情並不是只指男女之情),固不論是有心之感還是無心之感,重要的是情的素質。「情」的真偽,「情」的持久性,以及情對每個人不同的撞擊力。古聖哲人,他們強調無心之感,那也只是從感的範圍大小來強調,他們認為無心之感是會無所不通,無所不感,而有心之感,只有在心,在想中想去感,才會有所感應。不在心中所想的則不會來應,故有心之感,只能獨居於一偶,而不能廓然無所不感。但不論是無心或是有心,只要有感就會有「情」,誰說老和尚修煉了幾十年,心中一片空白是不會有情的,但捨不得丟掉在身上補補縫縫的破袈裟,這也就是有「情」。

初六爻曰︰「鹹其拇」,象曰﹕「鹹其拇,志在外也」,「鹹」卦是假用人體上下的部位,來象徵,所感的深淺,初六爻處在最下,有如人之足拇指,象徵是在處事之始,所感至微。「王夫之」說﹕「天地萬物之情,感於外,則必動於內,故不感則已,一感則無有能靜者。故君子必慎其所感於利害情偽之交,恐一觸而不能自持也」。初六居下而性柔,柔者往往不能自主,但幸好是感於最下,所感尚淺,故也不至於妄動,然和九四相應,雖未動但心志已在九四了,就像小男生心慕小女生一樣,身雖不敢動,但心卻是早已在小女生的身上了,故曰「志在外也」。六二爻曰﹕「鹹其腓,兇,居吉」,象曰﹕「雖兇居吉,順不害也,兇」。「居者」,不是寂然不動,而是待時而應(待九五之求而應之)。「腓」者,小腿肚也,在拇指之上,柔居陰位,陰性本靜,但是在鹹時,雖陰者欲蠢蠢欲動而不能固守,幸好因處在中正之位,故亦能克己之燥動而安其所居。

爻曰﹕「兇」,那是「九五」君位也,六三豈可主動妄想而感之。爻辭是在戒「動則兇」,「居則吉」,如堅持妄動,則爻變而成「巽」(下卦由「艮」而成「巽」),全卦則因爻變而成「澤風大過」矣。九三爻曰﹕「鹹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鹹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隨」者,追隨也,固不必去爭是二隨三,還是三去隨二。「執」者,固執專主也,九三爻居止(艮)之極,但因初六,六二,二爻皆有動意,所以九三亦極而思動矣,九三不能自主,必隨股而動,其所執守者,隨於物也,以陽剛之材,已不能自主卻因悅而隨於人,卑下也。

九四爻曰﹕「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憧憧往來」者,是一方面心想去感對方,一方面又想對方來應,有如正其義,便欲謀其利。明其道便欲計其功,簡單的一點來說,有如看到小孩快要掉下井裏了,我們心中雖會驚恐地馬上想去救小孩,但心裏卻又想著小孩的父母會不會對我們有感激的回報﹖這便是「憧憧往來」(心志不定,來回擺動)。「朋從爾思」者,思之所及者也。整句爻辭是講,感「正」便能吉而無悔,心慌意亂只往心中想到的才去感,那就是狹意的感應。孔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這是說天下感應的當道理都是發乎自然,如百川之歸諸於海,尺蠖之先屈後伸,龍蛇蟄藏的先眠後奮起,都有其一定的﹑不變的﹑自然的路途,所以又何必去白白地做無謂的思慮呢﹖書曰﹕「天下之動必歸於「自然」,思以求朋,而局於朋從則狹矣。天下感應之理,本同歸也,但事物則千形萬狀,其塗各殊。天下感應之理,本一致也,但所接之事物不一,其慮則百。此感彼應之理出於自然,所以我們應事接物,一惟順其自然之理,天下何思何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