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2日訊】上艮(山)下震(雷)其名「山雷頤」。「頤」者﹐口也﹐養也﹐此卦的卦象是上下二陽中含四陰﹐卦性為上止下動。我們可以把上九爻假想成為是我們的上顎﹐初九爻則可假想成是下顎﹐而中間的「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四個陰爻﹐則可假想成為口中的牙齒﹐同時我們都會發現﹐當我們在吃東西或是在講話的時候﹐一定是上顎不動(上止)﹐只是下顎在動(下動)因此「山雷頤」是以象(口)而取名為「頤」的。「山雷頤」的外卦三個爻﹐都是在講如何去養人﹐養人者都得正﹐故多吉。內卦的三個爻﹐都是在講如何去求人之養﹐求養者都不正﹐故多兇。「頤」道本宜自求﹐自求者﹐求同體(同一個卦)﹐求同類(陰求陰﹐陽求陽)。
養者﹐培養﹐修治﹐生育也。人之所養實為﹐養生﹐養形﹐養德﹐養仁。國之所養唯民而已。天之所養﹐養萬物也。書曰﹕「動息節宣以養生﹐飲食衣服以養形﹐威儀行止﹐慎言語以養德﹐推己及人以養仁」。天之養萬物﹐無非是養其所在﹐「所在」者﹐即「時」也﹐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類﹐卦曰﹕「頤﹐貞吉﹐觀頤﹐自求口食」。「頤」﹐中虛﹐未受外物之侵﹐故當擇其所養﹐唯貞則吉。本卦大象為「離」﹐離為目﹐故有觀之象。「觀頤」者﹐觀察自己所養是正抑是不正﹐不以口腹之欲而累及己之心志﹐「自求口實」者﹐求其所以自養而不可徒徇其欲。陽實陰虛﹐實者(上九和初九)養人﹐虛者(中間四陰爻)求人之養﹐「自求口實」者﹐自求養於陽﹔震不求艮(下卦不求上卦)﹐艮不求震(上卦不求下卦)﹐惟求同體之陽(二三兩個爻求初九﹐四五兩個爻求上九)﹐故曰「自求」。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這是一段令人去深思的「象辭」。口最大的兩種功用是「言語」和「飲食」﹐我們常常會蜚短流長地去中傷別人﹐藉暴飲暴食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常言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那是因為我們對言語﹑飲食沒有節止的緣故。繫辭上傳第八章﹐有兩段文章就是在引伸言語的重要性﹐一是引伸「風澤中孚」的九二爻﹐二是引伸「水澤節」的初九爻。雖是文言文﹐但並不艱澀難懂﹐所以就抄錄如下﹕「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這是在警告我們「言前必擬議而後言動」。又曰﹕「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這是說﹐「言語」有如我們一身的戶庭﹐君子應當慎密不出戶庭﹐也就是說不輕易發言。
初九爻曰﹕「舍爾靈龜﹐觀我宋頤﹐兇」﹐「爾」者﹐自己也﹐「我」者﹐別人也(指六四)﹐了解了這二個字的解釋之後﹐整句爻辭就會變的明白而易懂了。人常常是有貴而不知自珍﹐卻偏偏的要去做一些﹐「捨己之長﹐慕人之短」的蠢事﹔因為人性總是喜歡去貪戀那些不屬於自己的但又是蹩腳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的下意識中﹐凡是別人的東西﹐或是自己沒有的東西﹐東西就是再蹩腳也一定都是好的﹐這種病態的心理就是「貪欲」﹐六二爻曰﹕「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顛」者﹐「顛」倒常理也(以上求下)﹐「拂」者﹐違悖也。「丘」者﹐高也(在此是指上九)。六二陰居陰位﹐柔不能自養﹐但震性燥動﹐如求養於初﹐從上下之義來講﹐這是一種顛倒而又違悖於常理。但是如果求養於上九﹐則是捨近而求遠﹐而且和上九又非正應﹐往而求之﹐豪門托缽必遭白眼﹐可見上下皆非正應﹐所從又非其類﹐欲有所動其凶必矣。
六三爻曰﹕「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拂」者﹐違悖也﹐六三和上九正應﹐但六三自處於不中不正之位﹐況且又處震卦(內卦)之極﹐故乃遄欲前往相求於上九﹐在他卦六三和上九相應不失為正﹐但頤道本宜「同體」﹐「同類」相求﹐今六三偏欲前往雖不失正然也是凶道﹐「十年勿用」者﹐十年乃數之極。這是在比喻﹐六三雖然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終歸得不到上九的幫助﹐原因是違反了頤道。六四爻曰﹕「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雖然在前面提過﹐外卦的三個爻皆言養人﹐但「陰」總宜待養於陽﹐六四爻以陰居陰﹐柔亦不足自養﹐況養人乎﹖六四和初九相應﹐能順於初九又能賴初之助﹐但「易」之慣例﹐是以上養下﹐今六四(上)反求於初九(下)﹐這就是一種顛倒的反常現象﹐故曰「顛頤」。言其「吉」者﹐因為六四能「以上下下」也。
但是以上求下雖有謙虛之美德﹐但卻會產生一種「下易其上」的變態心理﹐「易」者﹐輕視也。也就是說﹐上者的謙虛美德常常被下者輕視。在下者如存有了一種輕視上者的心態,則上者的命令一出,下者馬上就會產生一種輕視的違抗心理,令出而人違,刑施而怨起。因此在上的人,在平時就要養成一種威嚴,耽耽然有如虎視,使下者能望之而產生一種敬畏的心理。因而決去「下易其上」的弊端。但是這種威嚴必須是先要「心中有物」(有真材實學),然後再經後天的培養而自然產生出來的一種威儀。這種威儀會自然的使下者感到敬畏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是心中無物,那就是再如何的經過後天的培養,也是培養不出一種會令人望而產生敬畏的那種威儀。有了虎視耽耽以後,六四才能向下「其欲逐逐」﹐「其欲逐逐」者﹐六四向初九的需求才能連續不絕。從這爻義裡我們就又可想出一種道理來﹐凡是天下的事務演變都是二面的﹐相敵對的﹐就像「以上下下」的美德﹐就會引出一種「下易其上」的弊病。
六五爻曰﹕「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六五雖居君位﹐但陰柔不正﹐無養人之材﹐反而要賴上九之養﹐故有拂於常道也﹐但這也在暗示﹐六五雖不能養人﹐但卻能用人養人﹐思不自出﹐然亦能養人﹐故吉﹐「不可涉大川」者﹐是在暗示我們﹐用人去養人﹐所以在養人之前﹐必須要衡量衡量自己的份量。上九爻曰﹕「由頤﹐厲吉﹐利涉大川」。「由」者﹐從也﹐「厲」者﹐要時時擔心自己的責任重大而無一時之寧。六五順上九以養人﹐是物由上九以養。換一句話來講吧﹐上九以賢居上(上者高而無位﹐有如在野的賢人)﹐六五是因自己的能力不夠﹐所以才用上九來輔助自己去養人﹐如此一來﹐上九將會變得位高而權重﹐人也變得權高望重﹐往往就會變得飛揚跋扈﹐任性妄為而凌越軌度。所以上九必危厲自戒乃吉。
為了使「山雷頤」的頤養之義﹐更為明瞭起見﹐筆者特意從「周易淺述」中抄錄一段以響讀者。「自養或養人皆貴於得正﹐以卦的上下之勢言﹐上三爻都言養人﹐下三爻都言自養。以卦爻的陰陽之分言﹐則陽為養﹐而陰待養于陽﹐所以全卦的初九﹐上九二爻有養人之才﹐其餘四爻皆有藉於初上二爻」﹔但是從六個爻辭來看﹐我們又可發現﹐養人者亦需有所養﹐然後才能去養人﹐所謂學無止境﹐達者為師﹐所以在「養人」和「自養」二方面來講﹐無須有「顛」﹐「拂」之忌﹐唯在「求人之養」﹐必須明分「顛」和「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