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5日訊】上巽下坤其名「風地觀」。「觀」者,觀察,小心細看也,卦像是風行地上偏觸萬物,有從上觀下之象。卦體是二陽在上為,四陰在下所仰觀(陽剛居尊為群下所仰觀)。「觀」,包括了「仰觀」,「俯視」,「外觀」(外表),「內視」(內在)四種。「仰觀」是自己被人觀察,「俯視」是自己去觀察別人。簡單一些來講,「觀」是仔細的,小心地去觀察天下萬物庶事的外表及內在,要象風行地上一樣,周邊的,徹底的,無所不至的,和順的。而不是有如「童觀」,「闚觀」一樣,只能做一些,敷衍性的,形式上的,不能深入的觀察。
誠於中必會形諸於外,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常常會在無意之間很自然地從我們的臉部表情上,動作上,言行上表露出來而無可遁形。有很多人他們為了外在的形象,為了使眾人會對他們產生一種仰慕感,他們常常是在強制的,刻意的,去控制他們的言行及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是每一個人有個人自己的先天氣質,以及因環境培養的後天氣質。而一個人的先天氣質,絕對是無法被後天氣質長期所壓制的,所以他們往往在言行上就不知不覺的顯露了他們自己原來的氣質和本性。所以筆者從來不會從一個人的外表衣飾去觀察一個人,我只看對方在無意之中抖露出來的一言一行,去評估對方的內在。因為很多很多人,他們外表的謙虛﹑感性﹑嚴謹﹑都是自我強烈克制,刻意虛飾下的產物。再說一次,人的先天氣質內在是不能被後天氣質所掩蓋的。
就拿「盆栽」來做個比喻吧,我們從一盆「盆栽」外表的泥土上,是看不出盆栽它根部的生長情形,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它枝葉生長的情況以及形態上去瞭解到,它根部的生長情況,形之於內必發之於外。所以我們為人處事,一定要表裡合一,不然我們內心的念頭,邪惡的想法,絕對是會從我們的言行中表露出來,而不自知。最好的例子莫過於「算命」,我都知道,凡是算命的人他們都有一句「能知過去」的口頭禪,其實當我們去求算命先生算命的時候,自己絕大部份的過去,都是在我們自己的言行上,面部的表情上,告訴了算命先生,有時候又在算命先生的誘發之下,再加上自己「穿鑿附會」,「妄加憬測」的心裏,我們就會把自己全部的「過去」統統的告訴了算命先生,所以有時候我們花錢去「推算過去」,事實上卻是自己在替自己推算過去,只不過是借用了算命先生一張嘴,由他口中再重說一遍而已。
卦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盥」者,將祭而用水潔手,事之始也。「薦」者,獻酒食以祭也,「孚」者,誠也,「顒」者,尊敬也。人在祭祀的全部過程中,其精誠﹑嚴肅之最,莫過於在潔手的時候,等到獻酒食之時,由於禮數繁縟,人的精誠嚴肅,已大不如始盥之時。所以孔夫子說︰「禘之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這句話最重要的是一個「時」,一個「誠」而已。也就是說,觀人祭祀,要觀看初盥尚未供獻酒食的時候,因為在初盥之時,祭祀的人,內心之誠不雜,外表嚴肅恭敬,實足以令人觀而化之。「水火既濟」九五爻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又,「山澤損」彖曰︰「……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二者都是在暗示,「乘時」及「不貴物而貴誠」。也就是說,人如處事不既其實,而徒以繁文從事(華而不實)也,則其人就不值得令人仰觀了。為人處事,惟誠為貴,「誠」之感人不行而至,故方盥之時,非有意於化天下而天下觀之,實乃感其「誠」而顒肅之心自生,不期化而自化也。
書曰︰「蓋天下之化,非有資於號令之鼓舞,亦非刑賞之懲勸也,一於誠而已,誠至,則天下人傒其志而從之,如恐不及矣!」。又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也」。「觀盥了薦,有孚顒若」,誠之本也。「誠」者天下之道也。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省方」者,巡視四方。「管民」者,觀民俗也,「設教」者,因俗以設教也。「風行地上」者,周及庶物,由歷周覽也。整句象辭是在說,先王周詳的巡狩四方,觀民俗,因其地,依其情而設教,善則揚之,導之。惡則抑之,閉之。初六爻曰:「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咎」,「童觀」是指有一些人,他們觀察事物的淺近有如幼童一樣,只會止於一件事物的外表,自己不但沒有遠見,反而固執於自己所僅有的一點學識,沒有能力也不肯下工夫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小人無咎」,以柔自處而不能立,所見不明且昏淺,故只能觀人的外表而仿效之。眼光淺近在小人尚可恕,在君子則為可羞。六二爻曰︰「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闚」者,從門縫內看物,雖見但不全,這一種人對事物觀察後的結論,總是以門縫中所看到的一切為主,是一種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觀察方法,也是最為危險的觀察方式。在這世上有多少的有用之士,他們不能嶄露頭角,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有著一位只能「童觀」,只會「闚觀」的上司。
爻辭說:「利女貞」,六二柔順而位居中正,女子之象。見之雖不能甚明,但能順從之,女子之道也。婦女無外事,居內而觀外,乃女子之正道。六三爻曰:「觀我生,進退」,「生」者,自己的所作所為。全爻的爻辭是說,省度自己的所作所為,衡量自己的才德,可進則進,應退則退,也就是「量己而行」也。六四爻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論語泰伯篇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賓」者,士之仕進於朝也。看見國之盛德光輝,人皆願進於朝,效其智力,上輔於君以施澤天下。九五爻曰﹕「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這是說,察人以修己;人君欲觀己之施為,當觀於民,民俗善則政化善,民俗否臧則政化惡,觀民所以為觀我生。
在很多年前(現在也是如此),台灣有一些大官們,突興下鄉去視察民生疾苦的念頭(觀我生,觀民也),沒想到後來竟蔚為一種時尚,於是你穿了便裝球鞋下鄉去了,我也披了夾克戴了便帽下鄉去了,其實在高位的人,他們只要看看百姓的道德習俗,聽聽百姓們的閒話家常,就可以用來做為衡量自己施政的鏡子了。我們的一生,如果有機會能處高位被人仰觀,固然是最好的,但是一生不逢機遇而不能處於顯位,則自己也應自修品德,去做為天下人仰觀的榜樣,修身豈是只為名傳世?我們平時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只是想為了被人仰觀,而特意的,做作地去做些揚名立萬的事情,象宋朝的「文天祥」先生,興兵抗元,他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情況下,用了以身殉國的方式來作為天下仰觀的榜樣,希望後繼有人繼續抗元。「文天祥」先生這種為天下仰觀的精神,就是「仰觀」的至極表現,又豈是台灣目前那些政壇人物,「扭怩作態」,「欲擒故縱」,「相互標榜」的想作為天下人仰觀的手法,可相提並論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