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苗語黔東方言的婦女,部份地區姑娘佩戴的銀飾數量之大,為苗族之冠;製作工藝和品種之多也屬第一流。約而言之,可分三類。
第一類:工藝精湛,工序複雜,成品美觀。這類銀飾主要有銀冠、銀鳳、空花手鐲、銀線編織手鐲、髮髻銀索等。銀性軟而延伸性強,可拉成馬尾樣的細絲。編織手鐲、戒指、髮髻索等銀飾,就是用這種細銀絲作成。
銀冠:其結構有兩種,一是以約三毫米的鐵絲作骨架,再將上百的銀花簇纏滿鐵絲架之上為帽頂,帽的周圍纏以鑽花的薄銀片,下緣綴上數十枚有銀鏈繫著的銀墜,銀墜覆迄眉、耳之上。主要流行於貴州黃平、施秉、凱裡東北部和雷山的桃江等地。另一種銀冠是將銀花、銀泡等綴在無頂帽(即只纏兩圈的頭巾)周圍,夾層插以四五束銀花簇。花簇的構造,是在銀簪的外端,焊接30 多根長短不一的銀簽,每根簽頂都焊接一朵精製的銀花,髻後插一把木梳。木梳背包一塊薄銀片,外圍綴滿銀墜,只留梳齒。髻上插一只銀鳳和一副銀角。銀鳳以模型壓成鳳身,以精鑽花紋的薄銀鑲合為鳳的身、首,另以薄銀片剪作尾、翼焊接於鳳身。尾羽為身長的數倍。銀角為薄銀片製成,其上精鑽雙龍戲珠,龍的雙角之間另插精鑽花紋的「銀扇」,與銀角配合,不能單獨佩戴。這種銀飾流行於台江縣城郊和革東等地。
空花手鐲:以銀絲纖作小花瓣,焊接若干花瓣合在一起成團花,再以若干團花焊接在一起成為花簇,另用薄銀片製成手指大的小盅,盅的外底焊一小銀珠如乳頭狀。將四根銀簽纖成手鐲樣,再將花簇、銀盅覆於銀簽上,焊接成為手鐲。
銀線編織手鐲:先將細銀絲三或四根絞成銀線,共若干根,以之編為六稜手鐲,紋呈正倒相疊的「人」字形,中空。
銀繩:以極細銀絲編作四稜,每面寬約一分,紋呈正、倒 「人」字形,長約兩丈,頗柔軟。以之挽於髻外,使髮髻能承受銀角,以銀繩挽髻。流行於貴州凱裡、麻江、丹寨三縣市接壤地區。
第二類:做工細緻,種類繁多,流行面寬,但工序不如第一 類複雜,技藝也略遜一籌。常見的成品有:鑽花空心手鐲、胸牌、鑲花銀鏈、泡花項圈、吊鈴鑽花項圈、細銀項鏈、銀泡、銀鈴、鑽花戒指等。
鑽花空心手鐲:將薄銀片鑽細緻花紋作手鐲外環,另一片不鑽花紋作內環,各卷如覽,鑲合焊接,再纖成手鐲。
胸牌:漢語稱「壓領」,是懸於胸前的銀牌。用一塊銀片,以模型壓成花紋雛坯,細鑽花紋。其下沿焊接許多銀鏈,每根銀鏈的下端焊接銀鈴、銀喇叭等若干件。銀牌上沿焊接一根較粗且長的銀鏈,戴在脖子上。
鑲花銀鏈:一般作套在脖子上的圍腰鏈。是由多枚約一厘米見方的小銀塊,以銀絲串聯而成,小銀塊的兩面都有花紋。
泡花項圈:以數根方形(每方寬約一分)的長銀條各循回纖成數十個圓圈,交叉互扣,即成長條泡花。最後將長條泡花纖成項圈,兩端用細銀絲纏牢,頂端一作環,一為鉤,佩戴時互扣。
鑽花繫鈴項圈:將銀片製作項圈圓形,置於模子壓成二龍戲珠等花紋,再鑽龍的鱗、須、鰭、爪等紋樣,使之清晰可辨。項圈前沿鑽通十七孔(可略多略少,但須單數)以穿短銀鏈。銀鏈下端系有銀鈴、銀花、銀片等。
銀泡:這是銀衣的主要飾件,形式有二:一為大型銀泡,將有杯口大的圓銀片放入模型中壓成有盤龍等的花紋,鑽明花紋,樓空。二為小銀泡,圓形,壓如錢形。兩者的邊緣都錐有銀眼,釘於衣上。
銀鈴:銀鈴為球形,如櫻桃粒大,由兩開薄銀片製成半圓再鑲接而成,內置一粒小鐵沙,鈴下開有銜口,上焊接小銀鏈。銀鈴可單獨綴於衣上,或作其他大銀飾的附件。
第三類:工藝較簡,藝術性差,但需銀量大。這類銀飾有項圈、項鏈、手鐲、耳柱、耳環、戒指等,都不附銀製小件。
項圈:有螺旋形、圓棒形等。螺旋形大項圈的製法是先將紋銀捶作四方長條,中間大,兩端漸小,剩餘的兩端為圓棒形。四方形的這一截,每方都要鑽一長槽,然後冷扭為螺旋形,紆為圓圈。不及10兩重的小項圈,也捶作四方,但一般不鑽槽,也扭作螺旋形,四方形部份紆作圓圈。無論項圈大小,兩端為圓捧形的,都以一端紆為鉤,一端紆為環,佩戴時扣於頸後。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前期,貴州凱裡市舟溪和麻江縣的白午、銅鼓一帶,富裕之家制的螺旋項圈,有重達50兩的。還有一種項圈是將四棵粗如筷子的圓形銀簽並在一起,扭如搓繩,兩端各合捶為一,一端紆為環,一端紆為鉤,以便佩戴。圓形項圈有全圓、半圓兩種,都需銀較少。全圓將銀條捶成圓棍形,有鑽簡單花的,也有不鑽花的,兩端都作環和鉤如上述。半圓項圈是以兩開銀片壓成雛坯合焊而成,中空,內為扁平,外呈半筒。半圓項圈為防止佩戴時銜口墜向胸前,須在空筒中灌錫。這種灌錫項圈只流行於數百年前遷居現今黔西南自治州和安順地區而屬於黔東方言的苗族。
項鏈:項鏈有大、中、小几種,製法相同,為環扣形。一般是20環,不鑽花紋,也不附有其它小銀件。操苗語黔東方言的苗族姑娘,大部份地區都用,以貴州黃平、施秉、凱裡東北佩戴的最大。20世紀初葉至50年代,少數富有之家的項鏈有重達百兩的,個別人家競達120兩。再佩戴幾根中、小型銀鏈、若干項圈、手鐲、戒指、銀冠、銀衣、耳柱等,全部重量可達300兩左右。耳柱各地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樣,有的鑽有簡單花紋,有的全為素淨。其中以台江縣施洞一帶的耳柱最大,每對的重量常達五兩左右。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