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繭式壺

font print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日訊】
黑陶繭式壺

此 件 黑 陶 以 分 段 拉 胚 成 形 , 由 頸 至 口 緣 、 圈 足 及 二 個 半 橢 圓 四 個 部 份 組 合 而 成 。 在 器 身 上 共 有 十 二 等 距 的 三 凹 弦 線 並 列 成 紋 飾 。 此 件 製 作 成 形 後 , 在 器 胎 半 乾 時 , 以 滑 面 工 具 在 器 身 打 磨 使 其 平 整 光 亮 , 經 悶 燒 後 , 表 面 會 變 成 光 滑 的 黑 陶 。 由 於器 身 形 狀 如 蠶 繭 , 因 而 稱 之 為 繭 式 壺 。 此 類 形 的 壺 在 戰 國 至 西 漢 的 墓 中 較 常 見 , 有 灰 陶 、 黑 陶 及 彩 繪 陶 等 , 彩 繪 陶 常 見 的 紋 飾 往 往 如 漆 器 圖 飾 。 此 類 形 的 壺 在 出 土 時 曾 發 現 其 內 裝 存 有 穀 物 乾 殼 的 例 子 。 此 件 腹 豐 頸 碩 , 在 器 身 的 直 紋 及 唇 口 緣 、 足 壁 亦 有 弦 紋 的 裝 飾 , 加 上 黑 亮 的 器 表 , 整 器 顯 得 厚 實 而 有 力 。 乾 隆 五 十 四 年 時 , 在 陶 壺 腹 壁 正 、 背 面 各 刻 上 銘 識 , 記 宋 、 元 文 人 取 古 陶 壺 以 養 花 的 道 理 。( 蔡 和 壁 )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文物專家最近大規模挖掘河南省伊川縣槐莊墓地和許營墓地的漢唐墓葬,清理晉、唐、宋等各期墓葬二十多座,出土銀器、銅器、瓷器、三彩器、陶器等兩百多件。新華社今天報導,兩處墓地位於洛陽龍門以東約五公里處,當地有「小北邙」之稱,是漢唐時期洛陽達官貴人的主要墓地之一。由於數以百計的大中型古代墓葬集中在此,自古以來便是盜墓的重災區。今年五月以來,為配合洛陽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陽市文物二隊和伊川縣文物管理辦公室,共同對工程經過的槐莊墓地和許營墓地,進行搶救發掘。
  • 早年,在台灣苗栗一帶有天然瓦斯,自那時起就以瓦斯隧道窯區燒陶,導覽人員解說時,還可以看到整修胚體區、手工彩繪區、施釉區、瓦斯隧道窯區等手工製造陶器的過程。
  •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人們把粘土加水混和後,製成各種器物,乾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形成陶器。陶器的出現,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陶器的發明,也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闢了新紀元。
  • 紅陶: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黃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褚陶為主。
  • 唐三彩為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低溫鉛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銅、鐵、錳、鈷等礦物作釉料著色劑,釉、裡還加入鉛作助熔劑,、最後經低溫、(800℃左右)燒制而成。釉色有綠(銅)、赭(鐵)、藍(鈷)三色,故稱「唐三彩」,其實幾種釉色互相滲化,又產生許多新色,再加上年代久遠,有些顏色變化,所以現在呈現出來的顏色不只三種,而是絢爛多彩、富麗堂皇。
  • 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北京郊區距今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東胡林人」遺址時獲得重大發現。考古專家稱,最新的考古發現將填補自山頂洞人(距今約三萬年)以來北京地區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段空白。新華社報導,據考古發掘隊領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朝洪說,此次考古發掘出逼具完整屍骨、幾處用火遺跡和大批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重要遺物。趙朝洪表示,此次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一座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這是自一九九六年東胡林遺址發現以來第一次通過科學發掘手段獲得的有明確地層關係的墓葬,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大陸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日發現一個總面積超過六平方公里的西漢大型墓葬群,出土數百件精美青銅器、陶器以及一座磚窯遺址。專家稱,這些墓葬及出土文物反映了西漢邊疆地區的社會生活。新華社報導,墓葬群位於內蒙古磴口縣補隆淖鎮臨戎故城周圍,臨戎曾是西漢朔方郡的郡治,人口眾多,城市繁興。據初步探查,這一墓葬區至少有上千座墓葬,如此大規模並且保存較完整的漢代墓葬群在內蒙古乃至全大陸都十分罕見。
  •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 古揭陽(榕江)先秦兩漢考古學文化綜合研究課題小組在廣東揭陽廣太鎮虎頭埔,發掘出一處距今四千年左右生產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這是廣東省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古窯,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四千年前,潮汕文化便與中原文化同步。新華社今天報導,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揭陽考古課題組組長李伯謙教授說,這項發現推翻了以往文獻記載把嶺南地區列為荒蠻之地的誤解。
  • 西班牙的塞哥維亞城堡(Alcázar of Segovia)坐落在克拉莫爾斯克河(Clamores river)與埃雷斯馬河(Eresma river)交匯處的一座小山上,是歐洲頗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塞哥維亞城堡一直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與豪華的王室住所。如今,它是西班牙哥特式和埃雷利亞式(Herrerian style,簡約和極少裝飾)(Spanish Gothic and Herrerian)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