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4日訊】
漢/玉角形杯
(206B.C.~A.D.220)
玉杯的質地為青白色的閃玉,雜有褐色斑。杯身似獸角,而橫斷面則呈圓角的長方形。器的正面飾一龍紋,從左上方起首,軀體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著尾部大幅度扭轉到器的背面後再向上攀升,約在杯身的三分之二處迴向,繼而沿杯外側的弧度徐緩下降,於杯的右下方盤卷成一圓後終結。首、身、尾採取不同的表現方式,首、尾為高浮雕,身則為淺浮雕。器的背面淺浮雕一鳳鳥,身軀亦呈S形。超過比例的長尾一直延續至杯底與龍尾相接,而頂部的鳳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聳華麗。紋飾的處理虛實相間,佈局四方呼應,具有律動感,且十分平衡和諧。
考古資料中,取獸角為器形者,數量不在少數,其質地包括陶、銅及玉,而時代則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漢、唐。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西漢的玉角形杯,形式與本器接近。若從技藝的角度評比,則院藏的玉杯所呈現的技巧較為成熟老練,但也較為制式化。依此推測,本件玉杯的年代略晚於南越王墓出土者。
院藏的玉杯附一精緻的紫檀木座。木座外壁縷雕成層層起伏洶湧的波濤,波濤中一面有背載著「河圖」的龍馬;一面則馱負著「洛書」的靈龜。座內陰刻泥金「商山吳俟侯式」六字,尚不明其意。(張麗端)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