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9日訊】
宋 李唐
坐石看雲 冊
絹 設色
27.7 x 30公分
行行復行行,尋著水聲,兩名高士相偕來到了一處隱匿於密林深處的洞天福地。這兒奇巖巨石堆聚、蒼松古木叢生、飛瀑呼嘯奔流、流水低吟縈繞。他們在溪旁的巖石上坐下,手揮羽扇,一邊享受著清流濯洗雙足的暢快,一邊望著蒼松後方裊裊的白雲出神。
這幕令觀者無不心生嚮往的情景,不但刻劃出唐代詩人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意,也表明了古人對於「悠閒」的重視。事實上,古畫中(尤其是宋畫)所呈現的古人生活,從夜晚的燃燭賞花到白晝的坐石看雲,多充滿著閒雅與詩情。這雖然並非是現實生活的全貌,但卻是反映了古人「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生活態度。
「坐石看雲」舊傳為南、北宋之交的山水畫大師李唐(1049-1130後)所作。這樣的推測或許來自畫中北宋式密實的布局,以及與李唐代表作「萬壑松風」類似的皴法、松針、與雲朵的安排。李唐是南、北宋山水畫史上開創新局的關鍵人物,這件作品雖缺乏李唐筆墨的淳厚,但仍是一幅值得珍視的南宋院畫之作。
李唐(約西元1049-1130年後),字晞古,河南三城人。徽宗朝補入畫院,高宗建炎(1127-1230)間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授金帶,時已年近八旬。善山水人物,筆意不凡,兼工畫牛。山水初法李思訓,其後變化益覺清新。李氏年長,活動時期,貫穿南北宋之際,為啟承大師,其畫法影響後世甚劇。
溪陰深處,巖層疊起,蒼松又盤繞於岩石之上。松後雲朵朵湧起,雲外又有懸瀑。高士二人,臨流濯足,閒談桑麻,神情至為閒雅。宋人取詩題作畫,以求詩畫融為一體。本幅或取材唐王維(701-761;或698-709)「終南別業」詩「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本幅布局,較一般習見南宋冊頁為密實,再細察畫中岩石皴法,亦緊密結實,尚無馬遠、夏圭之簡放趨向。松針非一般輪形放射狀,近於李唐「萬壑松風」,山石設色薄罩一層青綠,雲朵安排亦同。作者係據舊籤,本幅無款,前人定名,往往就所知風格接近論斷。北宋畫家,大致是巨嶂堂堂,畫面結密而少留白,本幅雖小,但尚保存這種風格。本幅無款印,或許就是根據這種看法,訂名為李唐。
(王耀庭)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