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2日訊】
宋 賈師古
巖關古寺 冊
絹 設色
26.4 x 26公分
賈師古,汴人。紹興(西元1131-1162年)畫院祗候。善畫道釋人物,白描師李公麟,得其閒逸自在之狀。
奇巖聳峙,上盤三松,下蔭寺宇城關。岩上覆草濃密,其旁磴道蜿蜒紆曲斜上城關。幅右下有僧侶二人負經笈,逶迤而至,左下巖角署賈師古款。從布局上來看,此圖與閻次平(活動於12世紀下半葉)「松磴精廬」相似,皆取下方為重心佈置景物,餘為一片天水,渺無垠際,極度強調近景的「實」與天、水的「虛」以相對應。本幅並運用重墨短筆強化景物,上緣天空用螺青淡染漸下,至景物處留絹之底色,虛澹之中,杳冥幽遠,與前景相應若有逆影感覺。
本幅勁銳短促的筆法與淳厚的濃墨,技法當傳自李唐、蕭照的影響。(註1)其中以禿筆畫松針、草及遠樹筆較尖細,層層點畫,其法乃自李唐「江山小景」、「萬壑松風圖」蛻化而出。而這種筆筆皴畫的技法,與南宋後期馬夏一派之以水墨交融來擴大畫面空間的表現方式大異其趣。另簡筆的點景人物、松針畫法,在夏圭(活動於1195-1264)的「溪山清遠」、「觀瀑圖」冊均可得見。
此圖右上有元官印「都省書畫之印」,中有「司印半印」及下有「禮部評驗書畫關防」(存半)二明官印,是明內府直接得自元內府,諸印時代風格也相符合。且此三印亦常同時出現,並皆鈐於宋人冊頁上居多。(註2)故以構景、用筆、佈墨、設色及收傳印記多方面來看,當可接受是幅極佳南宋前期作品。此外,李霖燦先生從構圖、署款、點景人物等,以及追求筆墨趣味和重寫意的傾向,來肯定此幅為異於北宋重寫實的南宋作品(註3);另艾瑞慈教授也認為賈師古和閻次平在筆墨方面均受李唐影響,署款之姓字獨立,名二字緊密的方式二人亦同,並云二家構圖意念相近,以清澈的空間顯示無止盡的天空,均可確定是典型南宋佈局模式。(註4)
有關賈師古除生卒年不詳外,餘畫史書籍所載亦極簡要。翁同文教授並考訂夏文彥著《圖繪寶鑑》除沿襲莊肅《畫繼補遺》外不無竄改之嫌。(註5)二書皆不言其擅畫山水,且目前所知僅存此幅,無法取得他件作為比對,不知是否因此為鈴木敬教授疑為非宋人作品?(註6)當然,若以款書與畫來看,雖不敢斷言絕對同屬一人所作,然從細部勾皴筆觸的融洽以及全幅所凝聚出整體感,和其他可靠宋畫比對並無矛盾之處,且三方收傳印記也說明了本幅在元明間的流傳有緒。儘管著錄言其善畫人物,「他則不聞」(註7),然史籍漏遺或載而不全者非僅一例(註8),本幅當不因此稍減其特色,或亦正可補畫史不傳之失。
(許郭璜)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