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0日訊】
宋 作者不詳
秋溪待渡 冊
絹 淺設色
29 x 54.4公分
巨石旁,二松挺翠,岸際二人負行囊待渡,舟子撐篙漸至。石後屋宇數間錯落有致,主僕五人春郊遊罷,渡橋而歸。茅亭左側,水聲淙淙,若泉若瀑,數折垂下,屋後山巒橫塘,半為雲煙所掩。
幅中松針以墨、汁綠畫成,再以淡墨及綠烘染,取法與李唐「萬壑松風」之松樹脈息相通;山石造型圓渾不露圭角,帶擦帶皴,筆重而不滯,其法則可得自關仝(西元10世紀)「秋山晚翠」;餘雜樹畫法及全幅以淡墨層層托染,氣息與郭熙(11世紀)「早春圖」最為切近。
此圖章法端整平實,筆墨設色含蓄蘊藉,技法上融合北宋諸家特質而又表現出獨自風格。大體而言,北宋三家俱負重名,李成(916-967)溫婉、范寬(10世紀)樸質、郭熙清潤,作風門庭有別,不相混淆;南宋初起因高宗(1107-1187)喜李唐(約1049-1130後)畫,譽其畫可比唐李思訓(653-718),故畫院眾工皆以唐為師,畫風則趨於統一,筆墨間雖各有增減,然一皆側重力的表現,評者往往謂「巧太過而神不足。」此畫技法神韻兼容並蓄,筆墨章法一如米芾所云:「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儼然北宋遺韻。
本幅無作者款印,舊籤題為秋景山水,然以枝葉茂密和汁染顏色言,「主題或寫春遊之景……人物屋宇,兩皆精至,以畫風論,或可至北宋末期。」(許郭璜)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