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
刺繡為中國古老民族手工藝術之一
中國刺繡的起源,歷史久遠,文獻記載創於虞舜,考古出土遺物目前發現僅到商周。原始刺繡用途,本為裝飾衣服以表徵地位尊卑,後來始逐漸擴充為美化生活的裝飾物,並且普及民間,刺繡的藝術性也呈現不同的特色。
陣頭民俗活動中常見的刺繡旗幟
早期的刺繡遺物顯示:周代尚屬簡單粗糙;戰國漸趨工致;漢代開始展露藝術之美。 因為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織造業尤稱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費階層,刺繡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製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技藝突飛猛進。從出土實物看,繡工精巧,圖案多樣,呈現繁美縟麗的景象,堪稱為這項民族工藝奠定優秀的傳統。
「龍」是刺繡工藝中經常被引用的主題。
此後,刺繡繼續發展,在提供衣飾器用方面,不斷擴張生活使用範圍和層面。在魏晉至隋唐,佛教鼎盛,人們選擇代表尊榮與費時耗工的刺繡,作為繪製供養佛像方式,謂為繡佛,至唐盛極一時。這類繡佛鉅幅偉構,至今猶有流存英國、日本博物館中,作品繡法嚴整精工,色彩瑰麗雄奇,動人心魄,誠為古繡特殊成就之一。
宋代是刺繡發達臻至高峰的時期
宋代刺繡質量均屬空前,特別是在開創純審美的藝術繡方面,更堪稱絕後。宋繡能發展出如此成就,原因有:一、「平針繡」法富變化,鑽研發明出許多新針法;二、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製鋼針和發細絲線;三、結合書畫藝術,以名人作品為題材,追求繪畫趣致和境界。這種純藝術性的刺繡作品,針法緊密工巧,線色豐富調和,形象寫真生動,贏得後世廣泛讚美頌揚。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