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体育 - App Store

五彩龍鳳大盤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
明/萬曆/五彩龍鳳大盤
高4.6cm
口徑30.3cm
足徑20.3cm

  侈口大圓盤,窄脣,矮圈足。胎薄,施釉潔白,器面圖案為釉下青花與釉上低溫彩共同描繪成。

  明神宗萬曆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製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而題材瑣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種形狀的開光框緣界隔出不同空間與主題,使觀者視線所及,紋飾滿佈,幾無間隙;多樣主題並呈,讓人目不暇給,充分營造華麗而熱鬧的氣氛;同樣的風格也見於此時的漆器和織物的圖案設計。另方面,若仔細觀察細部,則見畫工用筆軟弱潦草,不經意的出現筆線出鋒,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見此時窯場大量產製卻又疏於管理,以及匠者應付的心態。

  以本件開光中的穿花龍鳳為例,龍鳳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纏枝番蓮也只拘謹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筆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樣葫蘆,虛應故事;但其仍儘量保持官樣的原貌,官土輕薄潔白,釉色瑩亮,色料淘洗勻細,其繁複多彩、色調喧嘩,以及細碎的填染,反而成為此時期讓人驚豔的特色。(蔡玫芬)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的前期,景德鎮的瓷業與明代一樣,代表著時代的高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景德鎮瓷業的鼎盛時期,鎮內人口逾十萬,瓷業發達,商賈如雲,有「絕妙花瓷動四方,半里長街半窯戶」之說。當時的瓷業工藝達全國最高水平,創造了聞名遐邇的古彩、粉彩、琺琅彩和各種名貴色釉。造型精巧、裝飾絢麗、瓷質瑩潤,著三者兼備,構成了康雍乾三朝的輝煌成就。
  • 青花是中國陶瓷裝飾中發明較早的方法之一,在窯器「以青如尚」,單色青釉為主的基礎上,景德鎮的陶工們創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經驗,改革了色釉,並且不滿足於刻花,印花紋飾。他們丟掉了使用過許多多世紀的刻花刀,印花模,把中國人最善於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出獨特的功能。歷史上,在景德鎮所創造的豐富多采的陶瓷裝飾中,尤以「青花」的影響為大。它是中國瓷器中突出的產品,在陶瓷工藝美術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 宜興紫砂陶生產始於北宋,盛於明清,是中國獨特的陶瓷工藝品。素以製作技藝精湛,造型豐富多彩,色澤古雅淳樸而著稱於世。
  • 均陶是陶瓷百花園中的奇葩,遠在宋代就著稱於世。均陶美在釉色,絢麗多彩。有藍均、紅均、銅均、白均等數十種,又以藍均秋最為珍貴,贏得「灰中見藍暈,艷若蝴蝶花」的美稱。「堆花」是均陶的傳統裝飾,全憑藝人拇指的功力,將色泥堆貼在坯體上,呈花鳥、山水等不同畫面,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藝術特色。
  • 小時候,我是個到處亂串的野姑娘,有一次撞見建築工人打地基挖出各種各樣的陶瓷品,我見了喜歡,雖然有人稱它們是死人用品碰了不吉利,我還是從叔叔們的鐵鍬下討得一個陶罐。小心翼翼地用水沖洗乾淨後興高采烈地抱回家,卻被我媽擋在門口臭罵一頓並不准我把心愛的陶罐帶進家門,於是我只好把它珍藏在走廊上,與蜂窩煤為伍。不久地方文史館的人找上門來要我上繳陶罐,因為它是一件珍貴的文物。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中國古董。
  •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享有[東方藝術珍寶]之美譽。以工致細膩、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的藝術特色立於世界陶瓷藝林之中。
  • 左:清 雍正,青花龍鳳雙耳爵杯,高12CM。
    右:清.雍正,青花八寶高腳杯,高11CM。
  • 中國大陸景德鎮陶瓷工藝品日前在新疆阿克蘇市參展,不僅現場門可羅雀,購買者更是寥寥無幾,參展廠商坦言毫無經濟效益,對於景德鎮名瓷在新疆遭到冷落的命運,業者頗為無奈。據中新社報導,兩個月前,景德鎮市太白欣欣瓷廠應邀到新疆天山南部阿克蘇市舉辦「景德鎮陶瓷工藝品展銷會」。當時參展的工商戶有三十六家﹐陶瓷工藝品一千三百多件,但開展沒幾天業者陸續撤離。最後﹐只留下八家廠商,不足四分之一的展品佔據廣場一隅﹐以虧損十多萬元人民幣為代價﹐苦苦支撐度過兩個月的展銷期。
  •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 仰面:清.雍正,青花八寶羅漢碗,口徑9CM。
    底面:清.雍正,青花八寶羅漢碗,口徑9CM。
評論